友誼新聞
【健康快車光明行】暖心病房
病房是一個容易有故事的地方。醫患同住在一個屋檐下,彼此關心,相互照料,溫暖的故事自然會由此而生。我所在的健康快車上,也有這樣一間病房。它位于火車的第四節車廂,這節車廂共有13個包廂,52張床位。這里的主人公是2名醫生,7名護士以及50名患者。空間很狹窄,但是感人的故事卻隨處可見。
我在健康快車上擔任病房護士長這一職務,并帶領著6名基地醫院的護士共同完成患者的術前檢查及術后護理等工作。每天被送上車的患者基本上都是老年人,他們穿著藍白條紋的病號服坐在火車外的長椅上等候著初步篩查。通過核對身份證上的信息,我們知道他們都來自偏遠的農村。他們對健康快車的歷史與背景都不了解,但是他們知道上了這列火車,就會有從北京來的專家為他們免費治療眼睛,他們會因此而復明。他們的臉上展露著喜悅與期盼的表情,但同時又夾雜著些許膽怯與陌生的神情。
一個聲音傳來,讓他們倍感親切,“婆婆,爺爺,我扶您,包包我來拎著,咱們這邊走。”這是病房里的護士們正在攙扶著他們有序的上車,并為他們分配床鋪安排座位。“婆婆”、“爺爺”,這樣的稱呼方式深深地吸引住我。多么親切呀!本是醫患關系,但似乎被這樣的稱呼拉近了距離。想想我們生活的大城市,好像更習慣直呼病人的名字。相比起來,這種親切的稱呼真的更暖心。入鄉隨俗,在檢查的過程中,我也稱呼他們婆婆和爺爺,他們都叫我王老師。我告訴婆婆和爺爺們,最終是否能留在車上做手術,要取決于兩位醫生的術前評估。所以大家一定要努力地配合醫生檢查,這樣才能保證診斷的準確性。用當地話來形容,他們真的很乖,因為他們珍惜這個名額,珍惜這次機會。
車上的兩位男醫生是孟照洋主任和付智勇主任。他們做事認真,細心善良。付主任負責檢查患者眼部的前節情況,孟主任負責檢查眼部的后節情況,他們一邊檢查一邊做記錄。他們希望每一位上車的患者都能夠留下來接受手術。他們看著這些老人的白內障程度大多已經非常嚴重,甚是心酸。但是,因為車上配備的設備條件有限,也沒有監護和搶救設施,所以在這些患者中,總有一些人會因全身情況不好或者眼部狀況特殊而不適合在車上手術。每當面對這種情況時,婆婆爺爺們都會很沮喪,他們低著頭,望著地面嘆氣。兩位醫生則更是擔憂,他們擔心這些患者從此就放棄治療。醫生會反復叮囑我,在與基地醫院交接病歷時,一定把病情描述清楚,后續的治療方案更是要交代得詳細。
兩位醫生在為患者行白內障手術的同時,還發揮自己的專長,幫助患者們解決青光眼及角膜相關的疾病。兩位醫生是我的榜樣,雖然車上只要求為患者行術眼的檢查,但是我在為他們檢查的同時,也會順便檢查他們的另一只眼睛。其實這對于我們來說只是舉手之勞,也不會花費太長的時間,但是對于車上的婆婆爺爺們來說,我們所做的可能是他們一輩子都在期盼的事情。
健康快車四川資陽站是北京友誼醫院“健康快車光明行”團隊的收官之站,為了這些真正需要我們幫助的婆婆爺爺們,為了不辜負大力支持健康快車的每一位捐贈者的心愿,更是為了我們每一位醫護人員扶傷濟世,敬德修業的這份信念,我們本次上車的四名醫護人員:孟照洋主任、付智勇主任、手術室護士長吳珺和我,都會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專業技術和愛心奉獻到這份慈善事業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