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識
【友誼科普】戒糖、抗糖風潮下,聽醫生告訴你如何正確吃糖
最近,網上各種養生博主、美妝博主,紛紛流行戒糖、抗糖,一時間,仿佛“糖”變成了萬惡之源,成為了人類衰老、患病的罪魁禍首。于是,為了健康,個別博主不僅呼吁大家多年不要吃糖,甚至連含有淀粉的主食也不要吃...那么,糖到底是不是“萬惡之源”呢?讓我們聽聽我院營養科主治醫生的看法吧: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膳食中的糖有一個專業的名字,叫做碳水化合物,因為名字太長,又拗口,所以簡稱糖類。谷類、薯類、部分豆類是糖類最主要的膳食來源,一些堅果也是糖類的良好來源,蔬菜、水果里也含有少量糖分;還有一大部分“糖”強調的是“游離糖”,并不包括新鮮水果和蔬菜中的內源性糖。“游離糖”包括由生產商、廚師或消費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單糖和雙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漿、果汁和濃縮果汁中的糖分。大家喝的含糖飲料中的糖,制作糕點時加的糖,烹調時加的糖等,這都屬于游離糖。
“高糖”飲食壞處多
相比脂肪和蛋白質,糖類能夠快速地提供能量,是體內能量供應的首選。但如果糖攝入過量,不僅會影響體內脂肪的消耗,而且無法及時消耗的部分會轉化為脂肪,又可促進膽固醇血癥, 易導致肥胖和動脈硬化;過度攝入亦會使血糖快速上升,增加胰島素的負擔, 容易誘發糖尿病;糖還會影響人體吸收鈣、維生素類等物質,易造成營養不良、骨質疏松等。兒童若吃甜食過多會造成骨折率上升,齲齒率增高;高糖飲食也是近視的相關危險因素。另外大量研究還證明,經常吃甜食,皮膚會比較油,容易長青春痘和長色斑,易得脂溢性皮炎,產生頭皮屑。
游離糖、添加糖需限量吃
糖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指游離糖,網上戒糖、抗糖風潮這里指的糖也主要是針對游離糖。世衛在新制定的《成人和兒童糖攝入量指南》中建議,在整個生命歷程中減少游離糖的攝入量。成人和兒童游離糖攝入量應減至攝入總能量的10%以內。如能進一步將其降至低于攝人總能量的5%,會對健康帶來更多好處。《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每天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 以下。
不要把“減糖”曲解成“減主食”
糖類對人體的重要程度是其他營養物質不能代替的,它是人類最經濟、最主要的能量來源。在體內能夠被消化為機體可直接利用的葡萄糖,快速地為人體提供能量,尤其是咱們的大腦幾乎只能利用葡萄糖供能。
很多人一說要限糖,就開始減少主食的攝入量甚至是不吃,這是一種曲解。健康人群需保證每天主食的攝入量在250~400克,包括雜糧、谷類、薯類等。不吃主食的做法容易造成機體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造成糖類供能不足,影響人體的多項生理活動,甚至會影響脂肪的代謝,嚴重時產生酮癥酸中毒。糖分攝入嚴重不足,而一旦動用到蛋白質來供能,勢必要消耗肌肉、肝臟、心臟和腎臟中的蛋白質,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
小心“隱形糖”,減“添加糖”
我們說的減糖,指的是建議人們減少食物中的添加糖的攝入,但是并不包括天然水果中的糖和主食中的天然碳水化合物。
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及糖漿,包括單糖和雙糖,常見的有蔗糖、果糖、葡萄糖等。日常生活的白砂糖、綿白糖、冰糖、紅糖都是蔗糖,也就是添加糖。添加糖隱形在飲料、糖果、面包、點心、餅干、能量棒、果醬、果凍、蜜餞、雪糕、冰激凌、速沖的糊粉等食品中。膨化食品:薯片、蝦條是“隱形糖”和“添加糖”最大的藏匿者。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糖,并且淀粉糊化后會轉化為更多糖分。這些食物都可能讓你每天不知不覺攝人過多糖量,應謹慎購買。除了這些容易被覺察到的甜昧食品,在餐館的很多菜中,糖都是必不可少的調料。(營養科)
上一篇: 【友誼科普】腎病為何被稱為“慢性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