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識
【友誼科普】腎病為何被稱為“慢性殺手”?
慢性腎臟病已成為一個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殺手”,不僅患病率日益增高,而且,因其持續進展而引發的透析需要、心腦血管并發癥及死亡等種種不良結局更是逐年飆升。早期發現、及早干預是治療慢性腎臟病,延緩腎功能惡化、減少不良預后的關鍵。
如何早期發現慢性腎臟病呢?
只要腎損傷持續存在達3個月或以上就可以診斷慢性腎臟病。血尿、蛋白尿、腎功能指標異常(如血肌酐水平)是“腎損傷””最常見的表現。但這些異常在早期往往較為隱匿,患者可無任何自覺癥狀,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尤其是高危人群。
首先,要充分重視定期的健康體檢
相當一部分腎臟疾病的患者是經定期的健康體檢發現的,故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定期關注自己的尿常規和腎功能情況。高血壓、糖尿病病程超過5年的患者,腎臟受損的風險將大大增加,檢查的頻度應隨之增加。當然,單次尿常規也可能受到運動、感染等因素的影響,結果的判定務必密切結合患者的臨床情況,必要時定期給予復查,以防漏診誤診。
其次,及時發現慢性腎臟病的可疑信號
晨起雙眼瞼浮腫、雙下肢浮腫,尿中泡沫增多(尤其是長時間不消退者)、夜尿增多,血壓增高常提示慢性腎臟病可能,應盡早到醫療機構就診。
再次,加強高危人群腎臟情況的評價。
有腎臟疾病家族史、慢性扁桃體炎、肥胖、高血壓病、糖尿病等均是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高危因素。此類患者除需定期(如1~3月)行尿常規及腎功能檢查外,亦應考慮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等更敏感、更精確的指標,這對更早期地發現腎受損至關重要。
哪些手段可以控制并延緩病情的進展?
限制鹽攝入,鹽攝入過多不僅可以導致血壓難以控制,而且高鹽飲食本身也會損害腎臟濾過膜,導致蛋白尿增加。避免高蛋白飲食,尤其是尿蛋白量較大的患者。
當進入腎功能不全階段則應開始低優質蛋白飲食,每日蛋白質攝入量0.6~0.8g/kg,以動物蛋白為主,可同時服用復方α一酮酸制劑。
積極控制血壓,盡量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降低蛋白尿:除了上述控制飲食及降壓外,需要到醫療機構由專業醫生根據綜合情況判斷是否需要特殊藥物治療。
積極控制糖尿病、糾正血脂異常。
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腎臟相對脆弱,一旦遭受打擊,腎功能可急轉直下。病程中避免腎毒因素亦十分重要,尤其是腎毒性藥物。不論中藥還是西藥,請到專業醫院就診,避免擅自濫用藥物加重腎功能進展。(腎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