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不同的戰場,共同的戰“疫”!(2020.03.02 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公眾號)
一個是“白衣天使”
一個是“藍衣衛士”
不同的戰場
共同的戰“疫”
當醫警組成CP
當愛情遇上疫情
他們的名字和每段戳心尖的故事
就是最美的樂章
最美的逆行
01
“這次,換我擔心她了”
2月7日,馬晨曦作為北京協和醫院第二批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的一員,到達武漢同濟醫院重癥ICU開展醫護工作。而她也是一名警嫂,他的丈夫是東城分局崇文門派出所民警王曉波。
得知妻子要支援武漢一線,王曉波有太多的牽掛與擔心,但依然給予了妻子最大的支持,家里兩個年幼的孩子只能托付給父母照看。非常時期,一家人只能通過微信視頻“團聚”,兒子的一句“爸爸媽媽不用擔心我,我會照顧好自己和妹妹”,讓夫妻二人流下了酸楚的淚水。
王曉波作為一名內保民警,一直加班加點工作在一線,面對轄區返工潮帶來的嚴峻形勢,協助社區居委會、商市場、寫字樓的物業部門開展疫情防控對接工作,對目前復工的企業在崗員工逐一進行排查,絕不放過任何隱患。
王曉波說,“以前自己沒少讓妻子擔心,這次妻子上前線,輪到我開始擔心了。”
平時對妻子表達不多的他想對妻子說:“穿上這身衣服,我們都深知自己的責任!平時的生活中,我打擊犯罪、保一方平安,你在醫療戰線上救死扶傷,挽救生命!疫情來臨,我們一起成為抗擊疫情的一線戰士!”
“在別人眼里我們是逆行者,只有我知道,當想著家人、想著遠方的你時,心里更多的是擔憂與牽掛!看著深夜你還在一線搶救危重病人,防護服下滿身汗水,護目鏡摘掉以后深深的勒痕,心里很是酸楚!我關注著疫情的每一條動態,看著逐漸下降的疫情數字,心中一直在默默祈禱,希望疫情早日結束,等你平安歸來!”
02
憧憬光明,無懼黑暗
他,是石景山分局廣寧派出所副所長白雪松,她,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麻醉科醫生于坤。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白雪松一直在轄區堅守崗位,協助社區衛生部門做好居民的防疫工作,而他的妻子于坤,此刻正在武漢一線馳援。
得知妻子主動報名去馳援,白雪松心里雖千萬個擔心與不安,但依然為妻子的決定感到驕傲和敬佩!“她是醫生,抗擊肺炎,沖鋒在前,責無旁貸;我是警察,防控疫情,堅守一線,義不容辭,我們注定要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與病毒周旋、對抗!”
兩人的孩子琦琦今年10歲了,因為夫妻二人忙碌的工作,孩子只能暫且由姥姥照顧,琦琦精心畫了一幅手抄報,為遠在武漢同濟醫院重癥監護室馳援的媽媽加油打氣。
她在武漢為生命堅守,他在北京為平安守衛。憧憬光明,無懼黑暗,他們和萬千“逆行者”一樣,在不同的起點向中心奔跑,相信不久后我們必將穿過疫情的迷霧,完美相遇。
每一次分別的背后,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這些故事里,有無畏、有犧牲、有虧欠,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為了成就這份責任,一切的不舍和情感,都深深埋藏在心底,成為我們每一個人“逆行”的勇氣!
最美的“沉默”
01
如果再來一次,我們還是會這樣選擇
東方欲曉,沉睡的北京還未蘇醒,通州分局內保支隊民警楊學軍已經開啟忙碌的一天。
其實剛接到疫情防控任務時,支隊領導考慮到楊學軍年齡偏大,身體狀況又不太好,建議他還是留在支隊內部做工作指導,把跑現場和溝通的工作留給年輕同志。
但楊學軍想都沒想就拒絕了,他說正是因為自己是老黨員,才更應該沖在第一線,給年輕同志們做榜樣。
這段時間,楊學軍的手機就從未離開過耳邊,常常剛掛斷,另一個電話就打進來了,去醫院對接時,都得帶著兩塊充電寶,隨時隨地給手機沖著電。可即便一天打上百通電話,他卻很少給妻子打一通電話,因為他知道,妻子此刻也同樣在忙碌著.....
楊學軍的妻子是通州首都醫科大學附屬潞河醫院疾控科的一名醫生,在這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一直奮斗在一線,就連家中的女兒都托付給了鄰居照料。
夜以繼日的工作,搶時間就是在救生命,即便累到快要虛脫,看到又送來新病人,她依然會選擇“扛一扛”,等到她脫下三層防護服時,緊緊包裹的白大褂每次都是濕透的。
夫妻二人早已習慣了彼此職業的犧牲與奉獻,妻子說:“救死扶傷是醫護人員的職責,沖鋒在前是人民警察的使命,如果再來一次,我們夫妻二人還是會這樣選擇。”
之所以選擇“沉默”,不是因為不再相互想念,而是因為在他們心中有更加重要的事情,因為他們各自都知道對方正在為了什么而努力。或許,這就是疫情之下,關于醫警之間的愛情,一種關于“成全”和“理解”的浪漫。
最美的合力
01
全家抗“疫”,不必等待炬火
楊立東,西城分局天寧寺派出所社區民警,兼任社區副書記,妻子張旭東是北京友誼醫院門診診療室護士長,女兒楊文雪作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年輕護士,2月6日出發馳援武漢,如今正在同濟醫院戰斗。
說到女兒這次去武漢支援的事兒,楊立東聽到后第一感覺是懵了,大腦一片空白,“這個事太突然了,閨女是2月5日下午4點多接到的單位報名通知,她自個兒想去但沒敢跟我說,先找的她媽媽。我愛人畢竟干這行三十多年了,平常就接觸不少危重、急癥病人,防護技術上的事她心里有譜,所以絕對支持。她們娘兒倆都合計好了才通知我,現在想想,她倆有點先斬后奏那意思。”
(女兒與同事在武漢同濟醫院,左二為楊文雪)
臨行前,楊立東給女兒準備行李箱,他沒想到有一天要給閨女買很多成人紙尿褲,因為考慮到穿防護服一下子就是十幾個小時,上廁所確實不方便。妻子還特意叮囑買點山楂片,因為山楂片開胃,好好吃飯才能有抵抗力、才能好好工作。
那天晚上,楊立東一宿沒睡著。
第二天一早,夫妻二人送女兒去往集合地點。送行的時候楊立東使勁控制著自己的情緒,“我告訴自己,我是父親、是老爺們,更是個警察,絕不能掉眼淚,絕不能影響到孩子……幸好有口罩擋著臉。”
對于女兒這次自告奮勇去武漢,楊立東表示:“這次疫情國家遇到這么大困難,醫務人員沖上去是救死扶傷的本能,就像我們警察看見有人掏刀子也會下意識的撲過去一樣,這是理所應當、義不容辭的事情。”
疫情爆發以來楊立東始終堅守在社區防控第一線上,加強轄區返京人員的摸排登記,面對個別不配合居家隔離的居民,楊立東耐心勸阻:“我能理解,居民在家憋了好些日子,想出來松快松快也正常,但我還是會態度堅決的勸他們趕緊回家,因為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我這片兒里一例感染都沒有,大家伙都健康平安的迎接春暖花開那一天。”
休息的時候,楊立東還和愛人參加了社區的“雙報到”黨員晚間執勤,“我們都是老黨員,這也是我們應該做的,我們倆都堅守好自己的崗位,這就等于是給閨女加油鼓勁了。”
02
“您放心吧,我沒事”
1月31日,北京復興醫院出現聚集性新冠肺炎病例事件,而女兒馬天袆所在的科室正好在那棟樓內,看到新聞后,東城分局永外派出所民警馬文華一下子慌了神,連忙撥打女兒的電話,卻遲遲沒有人接聽,這就更讓等待的心情更加焦急。
經多方聯系,終于找到查房回來的女兒,電話那頭,女兒說:“老爸,您放心吧,我沒事,會照顧好自己的,您每天也在社區里檢查,更要做好防護哈。” 聽到女兒聲音的那一刻,馬文華揪起的心才放下。
父女倆最后一次一起吃飯還是在大年初六,現在兩個人相隔兩地,只能靠約定好每天通過視頻或電話互報平安。父親馬文華每天深入社區,對轄區出租房屋、開業單位返京人員進行細致摸排,配合社區及衛生部門做好小區居民的防疫工作。
女兒馬天袆每天在崗位接待大量的病人,穿上防護服戴上口罩后的她顧不上休息、吃飯,始終忙于工作一線。
他們是父女,也是陣地戰友。
沒有人甘愿自己的孩子去面對危險,特別是那些把心中最柔軟的部分留給子女的警察們,此時此刻,心中那么多的掛念,只能化作一句“加油”,因為他們知道,孩子們正在做對的事情,這份堅持和擔當,就是最好的傳承。
歌曲《最美的平凡》是北京市公安局代雁作詞,并與青年音樂人王強共同作曲的一首原創戰疫公益音樂作品,由北京市公安局青年民警和在京多所醫院的青年醫護人員聯袂演唱。歌曲以真實、樸實的情感,宣示著始終奮斗在戰疫一線的白衣天使和藍衣守護者們,醫警同心,和社會各界同仇敵愾,共克時艱,誓死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堅強決心。
你們用必勝的信念讓渴望者堅信
只要心中有力量
眼前就會有希望
更讓我們驚嘆
目之所及,皆是奇跡
就像歌詞里面唱的
白色的、藍色的
每一束光
都是最美的平凡
在不能輸的戰場
換上一身“戎裝”
國家需要你
百姓依靠你
待到無聲的敵人湮滅時
卸下“戰甲”
你們也還是那個——
慈愛的父親
溫柔的母親
美麗的姑娘
素材來源:東城分局、西城分局、石景山分局、通州分局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