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出征”79日 北京援鄂醫療隊151人回家了(2020.04.14 新京報)
“我們曾經是英雄,現在回歸平凡的生活,祝愿每個人都健康、平安。”
新京報訊(記者 戴軒)“看到他的那一眼,心里才踏實了。”時隔79天,北京市援鄂醫療隊151人完成馳援武漢任務及14天隔離觀察,今日(4月14日)整理行裝,回歸日常生活。他們有的要給閨女一個大大的擁抱,有的收到孩子用壓歲錢買的獻給“英雄爸爸”的禮物。
兩個多月里,這支隊伍收治345名武漢新冠肺炎患者,220人痊愈出院。
醫療隊員在紀念衫上簽名合影。攝影/新京報記者 陶冉
將220名新冠肺炎患者送出院
4月14日,北京市援鄂醫療隊所在的集中隔離點軍都大酒店,比往常蘇醒得更早。寫著各個隊員名字的房門,原本總是關閉,昨日早早打開,能看到隊員們擺出收拾好的行李。
北京世紀壇醫院醫生苑曉冬走進同事張捷的房間,幫他把被子疊成平平整整的“豆腐塊”。這是他們最后一天做鄰居。不少隊員將房間打掃干凈,恢復入住時的模樣,然后走出屋子,和隊友們拍照、手挽手遛彎。還有的拿起隊服、油性筆,在最后的半天里,挨個兒讓戰友們簽名,作為患難與共的珍貴紀念。
79天前,北京市援鄂醫療隊在24小時內報名組建完畢,奔赴疫區中心的武漢執行支援任務。這支隊伍包括北京市衛健委、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和12家市屬醫院共138名醫務工作者,在新冠肺炎定點醫院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開展醫療救助工作。65天中,醫療隊開設3個病區,累計收治患者345人,220人痊愈出院。
“一支臨時緊急組建的隊伍,在兩個多月中很好地完成救治任務,挽救了那么多病人。”醫療隊領隊劉立飛感嘆。最后一日,他終于完成了308張幻燈片組成的PPT,將醫療隊每一件大事收錄其中。“這是一次珍貴的經歷,所有隊員都很優秀。我們曾經是英雄,現在回歸平凡的生活,祝愿每個人都健康、平安。”
北京朝陽醫院北門,抵達醫院的醫療隊員與北京的同事相擁而泣。攝影/新京報記者 陶冉
6歲女兒用壓歲錢為“英雄爸爸”買蛋糕
下午2點,醫務人員陸續乘上各自醫院的大巴,從隔離點駛出。
除了歸來的醫療隊隊員,大巴上還有在后方等待醫療隊歸來的同事。北京友誼醫院黨委書記辛有清接到了自家大夫和護士,在車上,他不停站起來,向隊員囑咐后續的安排。
“醫院給大家安排了體檢,有任何不舒服隨時跟我們說。回來了就好好放松,不要著急,踏踏實實過個五一,幫家里勞動勞動。休息的時候,不要忘記防疫,社交時還是要注意保護好自己和家人。”辛有清對隊員們說。
近一個小時車程后,友誼醫院的建筑進入視野,大巴內開始騷動起來。“又緊張、又激動,從來沒有這樣過,有點近鄉情怯。”有隊員說。還有人在大巴里念起了稱贊春季植物繁榮生長的詩歌,“走的時候樹枝還光禿禿的呢。”
醫院里,已有一大群隊員家屬及科室同事等待。王維和妻子肖靜說出了同樣的一句話,“看到他/她在這,心里才踏實了。”
北京友誼醫院劉壯的妻子劉躍雄昨天去菜市場買回一大堆食材,給他準備了一桌好菜,還送給他一朵百合花。分別的這些天,她每天都在數日子,等待劉壯平安歸來。“希望我們像百合一樣,好好兒的。”
護士趙美佳終于抱到了一歲半的孩子,孩子太小,很久不見她,指著別人叫媽媽。醫生白國強的女兒6歲了,被問到誰是爸爸,靦腆地不說話,但默默拉住了白國強的手。她沒有告訴白國強的是,自己用壓歲錢為他準備了一個蛋糕,上面寫著“英雄爸爸,歡迎回來。”
醫療隊員帶著行李走出隔離房間。攝影/新京報記者 陶冉
從冬天到春天
對北京友誼醫院護士張微微來說,這是一次糅合了揪心與感動的特殊旅程。
醫療隊抵達后的半個月,大量危重患者涌入,加上有限的救治條件,給醫務人員帶來巨大的工作和心理壓力。張微微見到了很多家庭感染病例,曾有一位老奶奶托她給同為感染者的丈夫送榨菜,但丈夫早已去世。
“病人今天還好好的,有時下一個班就沒有了。最讓我難受的一個班,4個小時,3位患者過世,非常殘忍。” 張微微回憶,有些患者竭盡全力也不能救回,令他們沮喪。但隨著時間推移,患者們的病情好轉,醫患雙方都看到了希望。
“前期病人太多,所有人焦頭爛額。但讓我很感謝的是,沒有一個人不配合。”這65天中,劉壯承擔了一個意料之外的角色——一個人的“醫務處”。在醫療隊中,不乏高年資的專家成員,仍然穿著隔離衣在病區中查房、寫病歷,并且配合年輕管理者們的工作。
這次倉促的支援任務,起初充滿不確定性——不確定具體支援地點、不確定支援任務、不確定支援時間。65天過去,武漢從冬季迎來春季。張微微從來沒有和一雙兒女分離這么久,在支援期間,兩個小家伙相繼過了生日,隊友們聚在一起,在視頻里給孩子唱了生日快樂歌。
3月31日,醫療隊由武漢回京。在駐地酒店外,當地志愿者們為醫療隊獻上歌曲,聽到“謝謝你”時,張微微的眼淚終于沒憋住。大巴啟動,有人追著車與隊員們告別。回到北京,每當醫療隊的車輛駛過,總有大批的市民自發站在街邊揮手、歡呼。“結婚的時候都沒這么激動過,覺得拼了命也值了。”張微微說。
北京朝陽醫院同事為醫療隊員準備的鮮花。攝影/新京報記者 陶冉
不愿“閑置”太久 有人決定提前返崗
根據安排,隊員們將享受13天休假,在家中好好歇一口氣。
孩子是最大的牽掛。張微微覺得時間太快了,工作忙碌,顧不上照顧老二,孩子一眨眼就4歲了。這次回去,她決定好好地陪孩子們玩一玩。“現在萬事都看開了,只有家人平安健康最重要。”
在外的79天,北京世紀壇醫院醫生丁新民幾乎每天都要和閨女視頻。他堅稱,“沒那么想她,微信天天都在聯系。”但被問起最想做的事,還是“回家給閨女一個大大的擁抱。”
很多醫生并不打算讓自己“閑置”太久。
北京天壇醫院醫生楊燕琳終于能摸到自己的電腦了。他打算回去的當天就開始干活兒,把之前沒翻譯完的書撿起來、著手給行業公眾號約稿、準備科研項目。
醫療隊的工作告一段落,劉壯和北京世紀壇醫院醫生臧學峰最惦記的是自己的醫學論文,這段漫長的抗疫經歷,給醫生們帶來不少學術上的思考。
北京朝陽醫院醫生張黎明是科主任,他“自行”決定下周一上班。“住院的病人,都要進行新冠肺炎的篩查,我們科負責全院的篩查工作,任務很重,早點回去,為同事分擔一些。”
丁新民的同事早已幫他打掃好了辦公室。79天中,他一直在惦記老患者們的病情,其中一些已來到北京接受隔離、等待手術。他將提前返回工作崗位。
多知道一點
北京醫療隊援鄂65日大事記
1月26日,北京市援鄂醫療隊連夜組建。
1月27日,醫療隊從首都國際機場出發,奔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高發區湖北省武漢市。
1月29日,醫療隊配合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接診,開設第1個病區并迎來首批19名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患。
2月4日,醫療隊3個病區全部開設完畢,收治患者。同日,醫療隊在鄂收治感染者“破百”。
2月7日,醫療隊迎來首位出院患者。
3月3日,醫療隊在鄂收治患者突破300例。
3月9日,醫療隊負責病區累計出院患者達100例。
3月21日,馳援武漢第55天,隨著在院患者逐漸減少,醫療隊開始合并病區。
3月28日,醫療隊三大病區合并,在院患者經過一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
3月30日,醫療隊累計收治患者345例,重癥、危重癥患者占88%,累計出院220例。醫療隊完成患者病情交接,在院29名患者交接給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
3月31日,醫療隊從武漢歸京,抵達隔離點開始隔離觀察。
4月4日,醫療隊歸京第四天,曾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開設的病區患者數歸零。
4月14日,全隊核酸及抗體檢測陰性,解除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