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我院首次成功采用ICE技術指導實施左心耳封堵手術
1月6日,我院心內科陳暉教授團隊為一名年近九十的房顫患者,進行ICE(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三維診斷心腔內超聲技術)指導下的左心耳封堵手術,術后患者恢復良好,已于1月8日出院。此次手術是ICE指導左心耳封堵技術在我院的首次應用。
89歲的林阿姨有冠心病、高血壓病史60余年。4年前,她開始出現無明顯誘因的心悸癥狀,經診斷為房顫,并開始接受口服藥物治療。一個多月前,林阿姨突然出現右側肢體無力及口角歪斜癥狀,遂來到我院就診。經診斷,林阿姨為急性腦梗塞,考慮心源性。評估后,林阿姨房顫血栓危險度評分(CHA2DS2-VASc)7分、抗凝治療出血風險評分(HASBLED)4分,這證明她的出血風險較高,難以接受長期抗凝治療,且她的頭顱CT提示丘腦區(qū)微出血。據此,心內科決定為她實施左心耳封堵術。左心耳封堵術是一項微創(chuàng)介入手術,該項治療能幫助非瓣膜性房顫患者預防腦卒中,是抗凝治療的有效替代選擇。
傳統(tǒng)左心耳封堵手術通常需要患者在全麻中進行手術,并在術中行食道超聲心動輔助。然而考慮到患者高齡、腦梗后,且無法耐受全身麻醉及食道超聲,主任醫(yī)師陳暉、副主任醫(yī)師陳淼帶領手術團隊在多次討論后制定了縝密的手術方案,決定采取ICE下左心耳封堵手術。
什么是ICE技術?
ICE(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三維診斷心腔內超聲技術)在業(yè)內被稱為心律失常術中的“第三只眼”,是目前最先進的心律失常介入診療技術之一。ICE操作通過股靜脈將超聲探頭放置于心腔內,通過術者操縱超聲大頭,能全方位、立體的透視心腔內的結構,從而精準地指導左心耳的封堵及其他結構性心臟病手術。通過ICE指導下的左心耳封堵手術,無需全身麻醉與食道超聲,在提高手術成功率的同時,減少患者痛苦。近年來,ICE通常用于復雜心律失常術中,實時分析心臟解剖結構、監(jiān)測并發(fā)癥、引導射頻消融等,而在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手術,如左心耳封堵術中的應用經驗有限。
1月6日,在進行了詳盡的術前準備后,手術正式開始。陳暉醫(yī)師與陳淼醫(yī)師在術中利用ICE導管多角度仔細除外左房及左心耳血栓,同時構建左房模型,隨后在ICE指導下,選擇了靠后靠下的位置進行房間隔穿刺。通過對左心耳形態(tài)的仔細分析顯示,患者左心耳開口22mm,深度30mm左右,左心耳的梳狀肌發(fā)達,放置封堵傘后容易出現梳狀肌擠壓封堵傘導致無法完全展開,給操作帶來困難。但在陳暉教授精妙的鞘管操作下,封堵傘一次釋放達到理想位置,完美展開,造影未見心耳顯影。手術不足1小時,術后患者恢復情況良好,兩天后出院。
此次手術是我院首次應用ICE技術指導為患者實施左心耳封堵手術,填補了醫(yī)院該項技術的空白。同時,我院心血管中心也成為了北京地區(qū)首批開展ICE指導下左心耳封堵術的臨床科室之一。未來,醫(yī)院將把該手術操作作為常規(guī)術式之一,繼續(xù)大力推廣此項技術,讓更多房顫患者獲益。(心血管中心)
上一篇: 我院婦產科成功切除13斤巨大盆腹腔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