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光榮榜 | 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系統8家工作室獲評2019年度市級(示范性)職工創新工作室(2020.10.27 醫管中心工會公眾號)
為提升職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水平,進一步推動高技能人才培養及科技成果推廣轉化,北京市總工會開展了“2019年度市級(示范性)職工創新工作室評選活動”,認定了一批以領軍人名字命名的市級示范性職工創新工作室,市屬醫院8家創新工作室、3個自主創新成果、10對師徒榜上有名。
2019年度示范性職工創新工作室-建議橫屏觀看-(排名不分先后)
2019年度市級職工創新工作室名單-建議橫屏觀看-(排名不分先后)
2019年首都職工自主創新成果認定名單-建議橫屏觀看-(排名不分先后)
2019年度“名師帶徒”名單-建議橫屏觀看-(排名不分先后)
2019年度示范性\市級職工創新工作室
北京佑安醫院
李宏軍國際化傳染病放射學創新工作室
李宏軍國際化傳染病放射學創新工作室,是一支以艾滋病(HIV-HAND)及病毒性肝炎相關肝癌為研究目標的臨床科研團隊,在臨床上實現了傳染病放射學肺部感染的分級診斷及病毒性肝炎相關肝癌的分級診斷,臨床診斷符合率有37.5%提升到目前的76.3%,為臨床提供有效循證依據。促進和推動該領域國際學術交流與臨床轉化,主導和引領著國際傳染病放射學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放射學家智慧。
北京友誼醫院
張忠濤消化系統微創外科創新工作室
以張忠濤教授為領軍人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普通外科,是“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衛生部)”、“首都醫科大學普通外科學系主任委員單位”、“北京市醫管局揚帆計劃重點醫學專業”、“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和“北京市職工創新工作室”,在單孔腹腔鏡手術技術、內鏡-腹腔鏡聯合診治技術、全腹腔鏡下胃腸道手術技術、門靜脈高壓癥的手術治療、肝臟移植技術等方面處于國內外領先地位。
北京口腔醫院
侯本祥疑難牙髓病顯微治療創新工作室
顯微根管治療創新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牙體牙髓科主任和教研室主任侯本祥教授為領軍人。該工作室以顯微根管治療為突破口,通過微創和精準治療,提高了根管治療術的質量和天然牙的保存率,解決了牙髓病治療中的疑難問題和醫療糾紛,得到國內外同行的廣泛認可。同時將顯微根管治療技術和理念向全國推廣,培養了大批口腔專科醫師,使我國牙體牙髓病治療方法和技術達到了國際水平。
北京胸科醫院
黃海榮結核病實驗室診斷治療創新工作室
北京胸科醫院國家結核病臨床實驗室,以黃海榮為領軍人,近年來先后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7項,省部級課題10余項;獲得省部級科技獎3項、申報專利6項、授權發明專利2項,參與編寫重要論著1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其中在國際雜志發表論文50余篇。實驗室設有“北京市結核病臨床數據與樣本資源庫”,為結核病科學研究和新診療技術轉化提供了資源平臺,實現了3項診斷技術的臨床轉化。
北京地壇醫院
王憲波肝硬化、肝癌的中西醫結合診療創新工作室
工作室以王憲波教授為領軍人,是在中西醫結傳染病領域具有集科研,臨床,教學一體的隊伍。團隊通過幾代人的積累,在中西醫結合診治肝衰竭、原發性肝癌、肝硬化及并發癥、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肝纖維化、新發突發傳染病等方面形成了系列有效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近年來,團隊創建有利于創新人才成長的氛圍和環境,改進和完善績效考核和選拔制度,形成培養選拔人才的制度體系,構筑良好的人才成長氛圍。
北京胸科醫院
車南穎結核分子病理診斷創新工作室
北京胸科醫院病理科成立于1955年,現以車南穎研究員為領軍人。在全國最早建立了系統性結核病分子病理診斷技術和平臺,解決了傳統病理無法鑒別結核病與非結核分枝桿菌病以及無法診斷耐藥結核病等難題,并努力將這些新技術推廣普及到全國其他醫院。作為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金牌病理培訓基地,負責組織制定結核病病理診斷規范、培訓專業技術人員。
北京友誼醫院
賈繼東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診治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依托國家重大專項課題、北京市科委和醫管局重大項目、新藥臨床試驗規范平臺等,逐漸成立了十余個大型慢性肝病患者長期隨訪臨床研究隊列,輻射全國50余個分中心,對研究方案、數據收集、血標本收集、SAE及終點事件管理、文件管理具有嚴格的SOP,實行電子化病理報告表,第三方CRO監查制度,隊列管理規范,達到國內外領先水平。
北京朝陽醫院
郭樹彬膿毒癥大數據研究創新工作室
郭樹彬創新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7月,是以北京朝陽醫院急診危重癥專業郭樹彬教授為領軍人,在急診及危重癥領域以提高急危重癥搶救技術、急診臨床診療規范、急危重癥領域臨床與基礎科研、建成發展5G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及普及健康知識為目標的臨床、科研及科普團隊。以郭樹彬教授為主任、學術帶頭人,是國內全面覆蓋心肺腦復蘇與膿毒癥基礎、臨床、流行病學、基礎-臨床轉化、科普宣傳研究的專業人才梯隊。
獲得認定的各職工創新工作室、獲獎成果團隊,將繼續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把技術創新成果廣泛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為建設創新型企業、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再立新功。同時希望各單位和廣大職工以先進為榜樣,深入開展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把職工技術創新不斷引向深入,營造“萬眾創新”的濃厚氛圍,為促進首都創新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推動首都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