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識
【友誼科普】世界母乳喂養周|帶您走進母乳喂養
2021年8月1-8月7日是第30個世界母乳喂養周,今年的活動主題為“保護母乳喂養,共同承擔責任”。很多人說母乳是媽媽給寶寶最好的禮物,也是給寶寶的第一份長期的“健康投資”產品。母乳喂養有什么好處?母乳喂養正確哺乳姿勢有哪些?新手媽媽們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今天,我院婦產科主管護師關惠敏為大家分享母乳喂養知識,帶領大家走進母乳喂養。
為什么要提倡母乳喂養?
母乳的營養價值
大家可能聽說過生命“最初1000天”的概念,即母親懷孕開始到嬰兒出生后2周歲,這一階段的營養非常重要,不僅影響到寶寶的體格與大腦發育,還與其成年后慢性疾病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也是奠定寶寶一生健康的關鍵。
為什么說母乳是寶寶最初六個月的全部營養來源,先要從母乳的營養成分說起了。據數據顯示,母乳中有近1000種營養成分,其中有13種生長因子,68種細胞因子,適合寶寶腎臟及腸道功能的優質蛋白415種,有超過近千種低聚糖以及豐富的活性因子,當然還有很多未知的營養成分等待我們的發現。每一種營養成分都從各個層面發揮著自己的功能。母乳中的低聚糖是一種可溶性膳食纖維,僅作用于腸道里的低聚糖種類就高達150多種,它能選擇性地促進腸道內正常菌群的生長,從而促進腸道及全身免疫系統成熟及軟化大便等作用,同時低聚糖經過轉化產生抗炎物質,增加寶寶抗感染能力,減少寶寶生病幾率。
同時母乳特點是隨著新生兒生長發育而不斷變化的,母乳的前奶和后奶營養成份也不同,這是配方粉無法比擬的。
母乳喂養好處多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倡議,如果全球范圍內實施最佳母乳喂養,每年可以預防82.3萬兒童和2萬母親死亡,并減少約302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母乳喂養對全社會及家庭來說都有很多好處。
對于寶寶來說,母乳喂養可以為寶寶提供優質全面的營養,既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又能完美地適應其尚未成熟的消化能力,促進其器官發育和功能成熟;有利于寶寶腸道健康微生態環境的建立和腸道功能的成熟,降低感染性疾病和過敏發生的風險;其中的營養物質(DHA)可促進大腦神經系統發育,使寶寶更聰明。有研究指出,母乳喂養還可以減少成年后非傳染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血管系統疾病,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生。
對媽媽們來說,母乳喂養可以促進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可降低母親乳腺癌,卵巢癌的發生風險;每天8-12次親喂有效抑制排卵,可達到避孕效果;還能起到幫助媽媽盡快恢復體重、降低產后抑郁風險、促進親子關系發展等諸多優點。
母乳喂養的正確方法
“三早”即“早吸允、早接觸、早開奶”是成功母乳喂養的關鍵。母乳喂養時要保證媽媽和寶寶處于最舒適的體位,正確的母乳喂養姿勢不僅使媽媽不會感到特別疲勞,還有助于寶寶健康生長。
正確的哺乳姿勢,以“搖籃式”為主,在抱寶寶時要注意“三貼”,即“胸貼胸,腹貼腹,下頜貼乳房。”讓孩子的鼻尖對著媽媽乳頭,讓寶寶頭在媽媽肘窩,媽媽的前臂托住寶寶的頸椎,肩部及臀部,另一只手扶住寶寶或“C字型”托起乳房。
識別嬰兒吃好奶的征象?
1、哺乳前乳母有乳房充滿感,哺乳時有下乳感,哺乳后乳房松軟;
2、孩子慢而深的吸吮及吞咽(吃到母乳重要征象);
3、嬰兒自己放開乳頭看上去滿足而有睡意;
4、嬰兒停止吸吮,卻仍含著乳頭不松,可試著輕揉其耳垂或額頭,若繼續吸吮表明還要吃,若仍有睡意表明吃奶好。
母乳喂養中出現的常見問題
一些媽媽在母乳喂養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乳頭疼痛、皸裂、乳房脹痛、乳汁不足、乳腺炎等問題,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下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應對方式。
乳頭疼痛、皸裂:這主要是由于銜乳不正確導致的,如果吃奶時嬰兒只含住乳頭,沒有含住大部分乳暈就有可能造成。要想減少乳頭疼痛與皸裂,需要有正確的哺乳與銜接姿勢,同時也可以變換母乳喂養的姿勢。
乳房脹痛:這可能是由于嬰兒出生后母乳喂養開始得晚;嬰兒銜接姿勢不正確;沒有按需哺乳或母嬰分離時未及時將乳汁擠出;每次喂哺時間不足,不能將乳房中的乳汁有效移出。媽媽可以通過調整為正確的姿勢;增加喂奶次數,夜間哺乳要勤;及時將乳汁擠出,排空乳房;冷敷乳房,不要熱敷;適當減少湯汁攝入;調整放松心情等方式來應對。
乳腺炎:這可能是由于乳房部分或全部乳腺管引流不暢;喂哺不頻繁或嬰兒無效吸吮;母親衣服太緊,導致乳房受壓;母親手指的動作或臥位時壓住部分乳房阻擋了乳汁排出;大而垂的乳房引流差等原因導致。建議媽媽檢查哺乳姿勢、嬰兒含接姿勢是否正確;頻繁有效喂哺嬰兒,與嬰兒睡在一起;穿寬松的哺乳胸罩,夜間側臥時避免乳房受壓;嬰兒吃奶時,從阻塞部位的乳腺管上方朝乳頭方向輕輕按摩,有助于緩解阻塞;哺乳時先喂健側乳房,排空乳房,學會擠奶;還可以通過多休息、中醫調理等方式來緩解癥狀。
希望每一位媽媽都能夠順利母乳喂養,希望每一位寶寶在媽媽的呵護下健康成長。大家如果在母乳喂養方面有任何問題,歡迎大家到北京友誼醫院母乳喂養咨詢門診進行咨詢。(婦產科 關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