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周五大健康】敢吃嗎 “解酒藥”真能解酒嗎?(2021.02.19 ?北京廣播電視報社公眾號)
雖然牛年的新春佳節假期已經結束,但在人們心目中傳統的過大年一直要到元宵節才算告一段落。親朋好友的聚餐依然繼續,分享美食,舉起酒杯,送上祝福。其中有的人為了能多喝點酒,或是不讓自己酒后有不適感,常常會在餐前悄悄服用一些“解酒藥”。這樣的“解酒藥”真能解酒嗎?喝醉了酒怎么辦?如何應酬少醉酒?帶著這些問題,本報專訪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藥劑科副主任醫師金銳博士,北京友誼醫院營養科專家王佳,請他們來為讀者朋友和網友們解答相關的疑問。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藥劑科副主任醫師 金銳博士 紅巖/攝
解酒藥并不能讓人千杯不醉
金銳博士介紹:在有關調查中發現,我們國家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目前沒有批準過任何解酒或類似功效的藥品。市面上所謂的“解酒藥”實際上是保健品或食品在銷售,所講的“護肝、解酒神器、增加酒量、千杯不醉”等口號引人注目,不禁以身嘗試,而且有的號稱是含有姜黃的進口解酒藥。說到這里,讓我們了解一些相關知識。解酒最直接的途徑,就是來增強“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這兩種酶的活性,但從我們了解到的“解酒藥”中的某個作用的角度來看,它們并不能增強這兩種酶的代謝活性。從中藥的角度來看,姜黃是具有活血行氣止疼的一種藥物,并不能解酒毒。人體肝臟主要是通過“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對酒精進行分解,目前醫藥界沒有任何藥物能替代這兩種酶的產生或活性的加強,也就是說藥物無法替代身體分解酒精。
此外,藥物本身常常對于肝臟來說是一種負擔。我們服用的大多數藥物都是要通過肝臟和腎臟來代謝和排泄,所以,隨意服用“解酒藥”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肝臟其他方面的負擔。特別是一些所謂的“解酒藥”里添加了利尿劑、興奮劑、激素等,這些成份人吃了以后短時間內會感到清醒、亢奮、食欲大開,但長期服用將傷及身體。因此,不要隨意服用“解酒藥”。
醉酒或中毒后如何急救
王佳談道:聚餐中往往有人因過量飲酒,超出個人的承受能力,導致自己不舒服甚至發生急性酒精中毒,這時應采取相應辦法急救。
一、及時就醫
急性酒精中毒通常可分為三度:
1、輕度為興奮期,表現為說話滔滔不絕,欣快感,易感情用事,時悲時喜,時怒時慍,顏面潮紅或蒼白,眼結膜充血,可有上腹不適,惡心甚至嘔吐。
2、中度為共濟失調期,出現語無倫次或言語含糊不清,動作笨拙,步態搖搖晃晃。
3、重度為昏睡期,表現為昏睡狀態,有嘔吐、呼吸緩慢、心跳加快,特別嚴重時大小便失禁、抽搐、昏迷,可發生呼吸麻痹而死亡。
對于輕度醉酒者,可讓其靜臥,最好是側臥,注意保暖,然后給予清水,以調節神經中樞。也可用柑桔皮適量,焙干,研成細末,加入食鹽少許,溫開水送服,或綠豆50—100克,熬湯飲服。
對于中度和重度酒精中毒者,使其頭部偏向一側或讓其側臥,以防嘔吐時食物吸入氣管而導致窒息。要注意和仔細觀察中毒者的呼吸狀況,正常人的呼吸是均勻的每分鐘16—20次,如果中毒者呼吸減慢或不規則,或者出現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情況,為危險癥狀,應立即打120呼救電話,送其到醫院救治。
二,及時緩解酒后癥狀
如是輕度的醉酒,可用如下辦法及時緩解。
1、喝蜂蜜水:喝點蜂蜜水能有效減輕酒后頭痛癥狀。因為蜂蜜中含有一種特殊的果糖,可以促進酒精的分解吸收,減輕頭痛癥狀,尤其是紅酒引起的頭痛。
2、西紅柿汁:西紅柿汁富含特殊果糖,是能幫助促進酒精分解吸收的有效飲品,一次飲用300ml以上,能使酒后頭暈感逐漸消失。尤其是喝西紅柿汁比生吃西紅柿的解酒效果更好。飲用前若加入少量食鹽,還有助于穩定情緒。
3、飲用西瓜汁甘蔗汁:飲用西瓜汁或甘蔗汁,一方面能加速酒精從尿液排出,避免其被機體吸收而引起全身發熱;另一方面,西瓜汁、甘蔗汁本身也具有清熱去火功效,能幫助全身降溫。飲用時加入少量食鹽,也有助于穩定情緒。
4、芹菜汁:酒后胃腸不適時,喝些芹菜汁能明顯緩解,因為芹菜中含有豐富的分解酒精所需的B族維生素。如果胃腸功能較弱,則最好在飲酒前先喝芹菜汁以做預防。
5、酸奶:酸奶能保護胃黏膜,延緩酒精吸收。由于酸奶中鈣含量豐富,因此對緩解酒后煩躁癥狀尤其有效。
6、香蕉:飲酒后感到心悸、胸悶時,立即吃1—2根香蕉,能增加血糖濃度,使酒精在血液中的濃度降低,達到解酒目的,同時減輕心悸癥狀、消除胸口郁悶。
巧妙應酬少醉酒
王佳強調:現在許多人已經知道酒精對肝臟的損害,為了應酬,要想不醉,最好的辦法是少喝或不喝,一旦推不掉時可試一試以下辦法。
1、在飲酒前半小時內服用維生素C和維生素B各一片,具有消化和分解酒精的作用。
2、多以豆腐類菜肴作下酒菜。因為豆腐中的半胱氨酸是一種主要的氨基酸,它能解乙醛毒,食后能使之迅速排出。
3、喝酒時要同時喝水。很多人認為,自己喝酒已經喝得肚子滿滿的,沒地再喝水了。實際上酒精并不代表水,而且質量越高的酒中,含水量就越低。而酒精有利尿作用,喝酒后會使人頻繁上廁所,導致大量水分和其中一部分電解質流失,使人形成脫水狀態。因此,多喝水可以讓人體迅速補充水分,同時也有助于酒精盡快隨尿液排出體外。
金銳博士和營養專家王佳特別提醒:有的人飲酒后,頭痛難忍,會吃一些止痛藥來緩解不適,其實這種做法不可取。酒精過量后會導致全身的受損,如果酒后服用藥物不僅會增加肝臟負擔,甚至會出現致命的風險。所以在親朋好友相聚時,我們最好是少飲酒,或以水代酒,讓節日聚餐變得更溫馨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