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我心向黨】95歲那年,她遞交了入黨申請書(2021.02.22 健康中國微信公眾號)
李桓英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百歲高齡的她,依然奮斗在麻風病防治研究一線,被大家稱為“戰麻斗士”。
李桓英和助手一起工作
1921年出生于北京的李桓英,曾于1946年留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畢業后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成立后的第一批官員,在防治性病等在貧窮落后地區蔓延的疾病方面有著出色表現。
“新中國剛成立,一切還百廢待舉,我不能忘本,作為中國人就應該回來。”1958年,李桓英拒絕世衛組織續簽5年的合同,瞞著定居美國的父母,毅然回到國內。
1978年,李桓英調到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任研究員,從此57歲的她便將全部精力奉獻給麻風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
麻風病是人類古老的疾病,歷來曾是深受歧視的“不治之癥”,不但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還給社會帶來莫大的恐懼。“以前人們對麻風病怕得要命,我就不信那個邪,就要和這種錯誤觀念斗。”
李桓英在麻風村實地考察
為了我國麻風病防治事業,李桓英曾積極向世界衛生組織申請到上百萬美元的防治經費,長期奔波在云、貴、川貧困邊遠地區,7個地州、59個縣鎮,幾乎每一個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跡。
與病魔作戰的同時,李桓英更不斷和對該病的社會歧視作戰。“以前人們對麻風病怕得要命,我就不信那個邪,就要和這種錯誤觀念斗。”病人試探著同她握手,她拉著就長時間不松。
麻風病患者手腳是麻木的,為了防止患者皮膚破損、潰爛,她會把手伸進患者的鞋里,摸摸里面有沒有沙粒。
在麻風村為病人檢查身體
1989年,年近七旬的李桓英在赴麻風病區的路上,乘坐的汽車翻越雪山時突然失控,滾進十幾米深的山溝里,等她蘇醒過來,雪地上已留下一大片血跡,她兩側鎖骨和3根肋骨骨折,頭部外傷縫了7針。
來不及好好休養,她便纏著繃帶、打著石膏繼續投入工作。這樣的經歷不止一次,“要想搞事業,就別怕付出。若要計較,就什么也干不成。”李桓英這樣解釋她的堅持。
乘坐獨木舟過河進入麻風村
為了尋求更好地治療方法,李桓英大膽設想,開拓創新,將國外先進的治療方法與國內實際相結合,率先開展了服藥24個月就能停藥的聯合化療和消滅麻風病的特別行動計劃。
短短幾年,曾肆虐數千年的麻風病魔成為可控、可治的普通疾病,全國麻風病人從11萬人降至不足萬人,年復發率僅0.03%,遠低于國際組織小于1%的標準。此舉解決了麻風病的治療難題,為數以萬計的麻風病患者解除了疾苦。
1996年,她率先在國內開展消除麻風運動,促進了麻風病的早發現、早治療。
1998年,第十五屆國際麻風會議在北京召開,李桓英被推選擔任大會輪值執行主席。會上,作為世界衛生組織第七屆麻風病專家委員會8位專家成員之一的李桓英,做了《在云南實施麻風病防治特別行動計劃的報告》,世界衛生組織官員諾丁博士這樣評價李桓英:“全世界麻風病防治現場工作,他們是做的最好的”。
2007年,中國向世界宣布,中國在經過五十多年的努力后,終于走出了麻風病時代。
李桓英走過獨木橋進入麻風村
多年來,李桓英不斷優化治療方案,全心全意致力于縮短療程,消除歧視,解決了該領域的重大策略和技術上的關鍵問題,為我國制定控制和消滅麻風病的整體規劃提供了重要依據,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省級科技進步獎6項。
然而,李桓英并不滿足,她說:“我國雖然基本上消滅了麻風病,但還沒有徹底消滅,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近年來,她帶領麻風病研究課題組的同志進入分子生物學研究領域,開展了麻風病早期診斷、耐藥基因檢測和分子流行病學的研究,旨在通過對麻風病分子生物學水平的研究,在麻風病的傳播方式、發病機理、檢測方法等方面取得創造性突破。
2016年,第19屆國際麻風大會在北京召開,李桓英榮獲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這一年,95歲高齡的李桓英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并在年底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
李桓英入黨宣誓
李桓英在遞交的入黨申請書中這樣寫到:“在多年的社會生活和醫療工作中,我深刻領悟到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也正是在黨的培養、支持和幫助下,我為廣大麻風病患者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黨又給了我很多榮譽和鼓勵。我雖已進入耄耋之年,但愿意以黨員的身份為麻風事業奮斗終生!”
李桓英榮獲“最美奮斗者”稱號
致讀者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近百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惜一切代價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一代代醫療衛生工作者在黨的領導下,踐行初心使命,傳承醫者精神,為護佑人民健康付出艱苦努力,作出巨大貢獻。
我們在全國范圍內征集了多位老一輩醫療衛生工作者的事跡,他們與黨同齡、與黨同心、與黨同行,初心不改、砥礪奮斗,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
【我心向黨】專欄講述的正是他們在疾病救治、公共衛生、醫學科研等衛生領域各條戰線的生動事跡,以及為了黨的事業執著耕耘的感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