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援藏進行時】北京援藏專家聯合完成膽管支架術+經皮肝穿膽道引流術 成功救治肝包蟲術后膽瘺患者
肝包蟲病是一種流行于畜牧區的常見人獸共患寄生蟲病。在西藏地區,總的發病率5~10%。外科手術是治療肝包蟲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肝包蟲囊腫和肝內膽道的關系很密切,手術的操作非常復雜,術后膽道并發癥的發生率也比較高。其中,殘腔膽瘺是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雖然近年來肝包蟲手術方式不斷改進,但仍有部分肝包蟲內囊摘除術后患者出現殘腔膽瘺的并發癥,需要長期帶管引流,還會引起各種殘腔的其他并發癥,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患者普女士在3年前檢查發現了肝包蟲病,半年前在拉薩市人民醫院外科行包囊蟲內囊摘除術。在術后1個月左右,普女士出現了腹痛、腹脹伴腹圍漸長、乏力、全身皮膚及鞏膜黃染等癥狀。8月,她再次來到拉薩市人民醫院就診,經完善相關檢查及腹腔穿刺引流出大量膽汁樣腹腔積液后,診斷其為“肝包蟲術后膽瘺”。我院外派拉薩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專家李巍教授為患者進行了會診,在詳細了解患者病史并細致檢查后,李巍為患者進行了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膽管支架置入術(ERCP+ERBD)。術后,患者的腹腔引流袋內膽汁樣引流液與術前相比有了明顯減少,但仍有少許膽汁樣腹腔積液引出。李巍與同為外派援藏專家的北京朝陽醫院介入科魏寶杰大夫和當地醫院放射科等多學科進行了會診,決定為患者行經皮肝穿刺肝內膽管引流術(PTBD)促進膽瘺的愈合,改善患者癥狀。8月下旬,手術順利完成,術后,患者普女士膽汁引流通暢,腹痛癥狀也基本緩解,不久便出院了。
10月20日,患者在拉薩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復診,經PTBD引流管行膽管造影檢查后發現,患者原膽瘺處已經完全愈合,恢復非常順利。此次,北京援藏專家通過內科膽管支架置入術(ERBD)聯合外科經皮肝穿刺肝內膽管引流術(PTBD)的方式成功救治了患者普女士,圓滿解決了她膽瘺的情況,不僅為患者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了醫療費用,還有效提高了她的生活質量。
未來,我院外派專家將繼續與各醫院“組團式”援藏專家一同,提升當地診療水平,切實讓當地居民享受到高質量的診療服務,努力實現“大病不出藏”的目標,造福更多當地患者,為百姓的健康保駕護航。(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