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識
【友誼科普】世界艾滋病日|帶您了解艾滋病
有的人認為艾滋病離自己很遠,沒有艾滋病防范意識,忽視對疾病的預防;有的人談“艾”色變,對疾病過分恐懼,不愿與艾滋病患者及其親屬有任何接觸。我們到底該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艾滋病?艾滋病離我們很遠嗎?它真的有那么可怕嗎?
12月1日是第34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傳活動主題為“生命至上 終結艾滋 健康平等”。有請我院皮膚性病科王美芳為我們講解關于艾滋病的健康知識。
艾滋病(AIDS),全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是由人體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缺陷綜合征。艾滋病屬于乙類傳染病。被感染者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CD4+T淋巴細胞數目減少,繼而發生機會性感染、腫瘤等,臨床表現多樣。
截至2019年底,全球現存活的艾滋病患者3800萬。全球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的人數為2540萬,覆蓋率為67%。截至2020年4月,我國報告現存艾滋病患者99.7萬,報告死亡32.5萬例。
艾滋病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患者在初次感染2-4周后會進入急性期,可能出現感冒樣癥狀、皮疹 、淋巴結腫大等癥狀。之后患者進入無癥狀期,患者無癥狀持續時間6-8年左右,特別注意的是這個時期不是靜止期,也不是安全期,具有傳染性;艾滋病期是艾滋病感染的終末階段,此期具有三個基本特點:嚴重的細胞免疫缺陷、發生各種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
肺孢子菌肺炎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見的肺部并發癥及機會性感染之一。弓形蟲腦炎、新隱球菌腦膜炎、馬內菲青霉病、卡波西肉瘤等疾病也是艾滋病患者較為常見的并發癥。
艾滋病病毒的特征:復制速度快、主要破壞具有免疫功能的CD4+T淋巴細胞;病毒變異能力較強;存在于感染者及患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傷口滲出液中。
艾滋病的傳染源為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包括: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
HIV病毒較脆弱,對外界抵抗力較低,離開人體后僅能存活數小時。HIV病毒在56℃下30min失去感染性,100℃下20min可被滅活;0.2%次氯酸鈉、0.1%家用漂白粉、75%酒精等可滅活HIV。
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不會感染艾滋病,與艾滋病患者共同進餐、擁抱、握手、禮節性接吻、游泳、共用馬桶、共用衣物等都是安全的。蚊蟲叮咬、咳嗽、打噴嚏也不會傳播艾滋病。
關于艾滋病的預防,有以下幾點建議:
1、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自尊、自愛、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
2、處理好性與愛的關系,樹立健康性觀念。
3、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4、不輕易接受輸血和血制品(如必須使用,要通過正規醫療途徑)。
5、不與他人共用針頭、針管、紗布、藥棉等。
6、不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膚的用具如牙刷、剃須刀等。
7、不去不正規醫療機構打針、拔牙、穿耳眼、針灸、文眉等。
8、避免日常救護時沾上受傷者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