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識
【友誼科普】春季護膚,謹防過敏
春風和煦,草長鶯飛,現在正是外出游玩的好季節,但對過敏患者來說,這個季節卻不太友好。春季氣流活動頻繁,冷熱交替,極易引發皮膚不適,是皮膚病的高發季節。春天到了,我們該如何正確護膚?怎樣做才能讓皮膚過敏遠離我們?有請我院皮膚性病科副主任醫師王美芳為我們講解《春季護膚,謹防過敏》。
春季皮膚問題高發的原因
春季皮膚病多發的外因:春季氣流活動過于頻繁,氣候變化,植物花粉漫天飛舞,刺激性物理或化學物飄浮在空氣中。
春季皮膚病多發的內因(自身體質):
1、既往患有疾病:皮炎、濕疹、蕁麻疹、銀屑病等,鼻炎、結膜炎、哮喘、消化系統疾病、肝腎疾病。
2、皮膚屏障功能受損,皮膚干燥。
3、未合理護膚:去角質產品使用較多、頻繁過分燙洗、未使用保濕防曬等護膚品。
4、生活習慣和神經因素:刺激性飲食、熬夜失眠、精神緊張、疲勞過度、內分泌紊亂等。
春季常見過敏性皮膚病
敏感肌膚
皮膚在生理或病理條件下發生的一種高反應狀態,可繼發于某些皮膚病;亦可發生過敏性皮炎。
發生原因包括物理因素如季節交替、溫度變化、日曬等;化學因素如化妝品、清潔用品、消毒產品、空氣污染物等;醫源因素如外用刺激性藥物,局部大量外用糖皮質激素,某些激光治療術后等。
患者外觀基本正常,少數人面部出現潮紅、紅斑、毛細血管擴張,可伴干燥,細小鱗屑。有不同程度的灼熱、刺痛、瘙癢及緊繃感等,持續數分鐘甚至數小時,常常不能耐受普通護膚品。
濕疹很常見,主要由內、外因素引起的皮膚的過敏反應。這種濕疹是多形性的損害,急性時會有一些皮膚的紅斑、滲出,亞急性狀態時會有皮膚增厚、暗紅,長此以往反復發作,甚至反復搔抓就會形成慢性的損害。
皮炎可分為接觸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神經性皮炎、特應性皮炎幾大類。其中特應性皮炎是一種與遺傳過敏體質有關的難治性、復發性、炎癥性皮膚病。表現為皮膚干燥、瘙癢、多形性皮損并有滲出傾向。常伴發哮喘、過敏性鼻炎,也稱作異位性皮炎、遺傳過敏性皮炎。
發病原因:
1、遺傳:有過敏體質家族史。
2、內因:患者本人過敏體質,有免疫功能障礙、皮膚屏障功能障礙。
3、外因:食入、吸入、接觸過敏原;植物、動物皮毛和織物;感染、日光照射。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于皮膚、粘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限局性、一過性水腫反應;
病因包括食物、藥物、感染、物理因素、動物及植物因素、精神因素、內臟和全身性疾病;
臨床類型:急性、慢性、皮膚劃痕癥、寒冷性、日光性、膽堿能性、壓力性、自身免疫性。
丘疹性蕁麻疹多是由于昆蟲叮咬引發的癥狀。一般出現在暴露部位,會出現散在的小丘疹,小的可以是幾毫米,大的可以在1厘米左右,可能伴有小的水泡。其高發于皮膚薄嫩的部位,兒童發病率更高。
乏脂性濕疹又稱裂紋性濕疹。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皮膚表面水分脫失,皮脂分泌減少所致皮膚發紅發干、癢、脫皮等。這種濕疹可出現類似于碎瓷樣細小裂紋,尤以雙側小腿脛前明顯。
多發于老年人皮膚干燥的部位,比如后背、下肢,這些地方皮膚皮脂腺分泌較少,皮膚表面水分缺失,引起皮膚屏障功能受損。輕度的只是干燥、脫皮、瘙癢;中度的有明顯的干燥、脫屑;到了重度,有些人皮膚上可能出現裂紋一樣的表現。年輕人,頻繁地燙、洗,同時沒有進行合理的保濕護膚,就可能出現乏脂性濕疹。
春季其他常見皮膚病
帶狀皰疹又名“纏腰龍”,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表現為半側分布的帶狀紅斑、水皰,部分呈簇集性,有明顯的疼痛癥狀。可能的發病部位有腰部、胸部、四肢、頭面部等。
水痘病因與帶狀皰疹相同,均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多見于抵抗力較弱的兒童群體,表現為頭面部、軀干及全身的紅疹或水泡,伴有發熱、無力、畏寒等癥狀,具有季節性和傳染性。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以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最常見。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表現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個別重癥患兒病情發展快,甚至導致死亡。防控手足口病要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早控制”,預防手足口病要做到“勤洗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
風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前驅期短,會出現低熱、全身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結腫大的癥狀。風疹患者病情較輕,病程短,預后良好,以冬春季發病為多,多見于學齡前兒童。風疹一般潛伏期2-4周,前驅期1-2天,出疹期3天,對于普通人來說危險性小,但對于孕婦來說有一定胎兒致畸的風險,還是需要日常注意防護。
麻疹與風疹相似,是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癥狀更重,會出現發熱、上呼吸道炎癥、眼結膜炎等癥狀,皮膚會出現紅色斑丘疹和口腔內麻疹黏膜斑,疹后會遺留色素沉著伴糠麩樣脫屑。麻疹潛伏期6-18天,前驅期3-4天,出疹期3-4天,恢復期7-10天。
春季過敏性皮膚病應對措施
生活中的注意事項
衣:盡量避免穿著刺激性面料的衣物,如毛織物、化纖物、緊身衣,避免選用刺激性化學物洗滌(含香精的清潔劑與洗滌劑等),建議著寬松全棉衣物,選用中性溫和洗滌劑。
食:飲食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如果食物過敏原檢測呈陽性,還應避免食用致敏食物。
住:家庭居住環境需適當通風,透氣,避免甲醛等裝修污染,避免接觸煙霧、汽車尾氣等;盡量不養寵物,避免接觸動物毛發、粉塵等。
行:出門戴口罩,避免去過敏原多的場所,在花粉季節盡量在室內,關好門窗,盡量少到樹底、花草邊,避免蚊蟲叮咬。堅持鍛煉,提高體質,避免過于劇烈運動。
日常生活:過敏患者要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搔抓,用溫水洗浴并選用溫和的洗浴用品,洗浴頻率不要過高,洗后及時進行保濕,出門要注意防曬。
藥物治療
外用:保濕霜、中藥藥膏、糖皮質激素、鈣調磷酸酶抑制劑。
系統用藥:抗組胺藥物、維生素C、鈣劑、復方甘草酸苷。
其他:物理治療,如冷噴、黃光、紅光、黑光、強脈沖光,或使用免疫抑制劑、生物制劑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