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動態
親愛的大白:你好!
“感謝您為我、我們付出了那么那么的多,我打心里就非常感謝您們。您是抗疫里面的不可或缺的一份子!”5月18日,在西城區一個社區核酸采樣點,一位小朋友在完成核酸采集后將一張手繪的卡片送到了正在服務的我院外派核酸采集醫療隊隊員手中。雖然隔著口罩與面屏,隊員無法與小朋友過多交流,但溫情與感動,已經通過文字傳達到隊員心底。小小的卡片是感謝,是肯定,是對醫務人員辛勤付出的最好獎勵,也印證了北京市民戮力同心、共克時艱的團結和信心。
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北京市連續在各區域開展核酸篩查,為保證市民健康安全,全力守住疫情防控底線,醫院黨委堅決落實黨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防疫部署,堅決執行各項防疫要求。自4月21日起至今,我院先后派出了59支共3500余人次的外派核酸采集醫療隊,奔赴西城、通州、朝陽和豐臺為社區居民提供核酸采集服務和健康保障服務,累計完成核酸采集213萬余人次。廣大友誼人白衣執甲,沖鋒在前,以專業的態度和敬業精神值守在抗疫一線。
為了保證外派核酸采集任務的順利完成,全院各臨床、醫技、行政、工勤科室克服重重困難,在確保正常醫療服務的同時,安排人員,全力支持外派核酸采集工作,科室主任、黨員干部主動報名,積極帶頭參加核酸采集工作。
外派核酸采集并不輕松,為滿足居民檢測需求,大多點位不到早7點,就已經開放檢測通道,此時隊員們早已準備就緒;而有時下午班的隊員需要工作到晚7點、8點才能完成一天的工作。從天色微亮到夜色甚濃,面對繁重的工作,大家開足馬力、并肩作戰,認真對待每一次采樣工作,讓居民們感受到友誼人細心周到的醫療服務。
在核酸采集點,我們能夠看到年輕同志對前輩的關懷:
“老師,我先上,請您稍后再上!”
“您先休息吧,我這邊晚一點再結束”
……
已經忙碌了一上午,為了能讓其他通道的前輩可以稍微輕松一些,醫保內科的護師仇金瑋私下找到點位負責人說:“您先關閉另外的通道,留著我這條通道吧,我還可以堅持。”
在這里,我們也能感受到醫護前輩對年輕同志的關愛。“不用照顧我,我能堅持!下次可以給我安排人多的點位,這樣我才干得痛快!”面對來巡視的領隊,57歲的熱研所主任醫師栗紹剛輕描淡寫地說。但其實他在悄悄調整姿勢,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已經累得直不起腰。
雖然隊員們來自不同的科室,不同的崗位,但為了同樣的目標,大家互幫互助,互相關愛。5月3日勞動節期間,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宋躍帥、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趙媛、骨科中心醫師王稼田和泌尿外科護師張艷紅在菜市口地鐵口采集點進行全天的核酸采集工作。當天下午,隨著檢測居民數量減少,采集通道由4個減少到2個,但沒有人主動離開采集崗位。大家相互替換,直到夜幕降臨,共同完成一天的核酸采集任務。
醫保外科護師張笑多次參與外派核酸采集任務,作為副隊長,她多次協助領隊做好100余個點位的排班工作,并做好各種應急預案的梳理工作。從最早的點位開始報到、到最后一個點位工作結束,張笑騎著一輛小黃車穿梭于遍布大街小巷的幾十個點位,只為保證與每一個隊員溝通的順暢,確保其防護有效,排查工作隱患。每次任務結束,她都會和領隊復盤當天的工作,不斷優化各種通知說明,方便隊員安全高效完成核酸采集任務。“明天降溫,大家記得添加衣物,回家多喝水休息。”“今天天氣炎熱,大家注意防暑。”工作群里,隊員總是會收到她溫馨的提醒,暖心的關愛。她從不計較工作時間,經常是在結束了一上午的奔波,還惦記著仍在堅持全天點位工作的隊員,主動要求替換隊員工作。
重癥醫學科護師王春英同樣是一名核酸采集隊的副隊長。有時前一天晚上接到外派核酸采集,第二天5點就要出發。為了保證任務能順利進行,王春英會在晚上來醫院整理好第二天的物資。第二天凌晨4點多又到醫院將物資運送到班車點。她還會根據當天氣溫給隊員準備雨衣、暖寶寶、降溫貼等物品。當忙碌了一天的工作,在任務結束后,不管多晚她都要把剩余物資送回醫院,分類放好。
核酸采集隊隊長眼科護士長陸平曾寫下這樣的文字:“身為友誼人,自疫情以來持續參與核酸檢測工作。從初次采樣的謹慎小心,到現在操作的熟記于心,都離不開領導們反復對我們的培訓指導,離不開同事們的幫助和關愛。在一次次的外派支援中,又認識了更多可親可愛的人,我們無時無刻不被溫暖包圍著。大家無怨無悔、不斷挑戰自己的身體極限,使團隊緊密協作,順利地完成一次次的支援任務。在友誼人不計個人得失、全員積極協作努力下,疫情定會早日結束,我們迎來春暖花開。”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友誼人挺身而出,堅守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醫者仁心”,用責任擔當為黨旗增添光彩。友誼人將繼續全力以赴,從快從嚴落實各項防控部署要求,為北京推進社會面動態清零行動貢獻力量。 (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