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友誼人在西藏】中秋佳節,我們祝福友誼拉薩抗疫醫療隊員大獲全勝,早日凱旋
伴著熹微的晨光,來自友誼醫院的援藏抗疫專家們踏上了停在酒店門前的擺渡車。8月、9月是西藏最美的季節,但對于專家們來說,時間緊迫、兩點一線的生活下,這不到十分鐘的車程,成為了他們為數不多的能夠領略到西藏風光的時刻。
到達方艙醫院后,北京援藏抗疫醫療隊方艙專家組組長、我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莊海舟,援藏抗疫醫療專家、我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于剛剛進艙工作。我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梁思文、急診醫學科副主任醫師丁寧在艙外通過醫療信息系統,判讀患者化驗檢查和CT圖像,篩查可轉出的患者和需要特別關注的患者,與當地醫生進行溝通。
對于援藏醫療專家來說,自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以來,穿戴防護服的動作少說也做了上百次,然而在3000多米的高原,缺氧的環境下,這項再熟悉不過的工作卻沒有那么簡單。穿戴防護服完畢后,莊海舟和于剛剛都有些喘憋,不過與初到拉薩時的高原反應相比,現在的高原反應已經緩解很多。“剛下飛機的時候,我們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頭暈、胸悶,當時我測了一下自己的血氧,也就80%左右,跟平時95%的正常狀態差了不少。”于剛剛介紹,“不過現在已經逐漸適應了高原的狀態,身體上沒有那么難受了。”
進艙后,按照之前對患者的篩選評估,兩位專家巡視了4個方艙,和方艙內一線、二線大夫溝通,重點巡查、會診了幾例重點患者,并對其中的重癥患者提出轉診建議。高原環境下,身穿防護服在兩層的方艙醫院上下巡查,對于專家們的體能也是一種考驗。方艙內的患者上到80歲老人,下到幾個月的孩童,年齡跨度較大,特別是很多老人只會說藏語,溝通病情時還需要當地醫生在中間做翻譯。“當地醫生和志愿者們跑上跑下,非常辛苦,他們對我們有很多幫助,我們都很感謝。”于剛剛說。
除此之外,援藏醫療專家們的工作還包括對在方艙內的院感隱患進行梳理,協助新建方艙進行院感評估、流程的梳理優化,同時進行臨床培訓,綜合提高方艙醫院的運行效率。
8月17日,初抵拉薩時,來自我院的5位援藏醫療專家兵分兩路,4位援藏醫療專家負責臨床方面工作,我院援藏干部、北京援藏抗疫醫療隊副領隊孫樹學按照北京援藏指揮部的要求領受任務,投身建設改造當地核酸檢測實驗室的工作中。3天的時間,兩個北京市援藏抗疫醫療隊核酸檢測實驗室快速建成并啟用,為當地增加15萬管的日核酸檢測能力,為疫情防控、流調溯源、精準排查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這份成績來之不易,離不開孫樹學與援藏醫療專家的努力付出。8月22日孫樹學突發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接受了全麻下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當天晚上,病床前的他又第一時間投入了工作。
9月9日上午,我院院領導與援藏抗疫醫療隊員進行視頻連線。孫樹學和莊海舟分別介紹了醫療隊和方艙醫療組目前主要工作情況。我院黨委書記、理事長辛有清向隊員們送去中秋節的問候,感謝醫療隊員克服高原反應,積極抗疫,不畏艱難困苦,為西藏抗疫做出了重要貢獻,希望大家保重身體,大獲全勝,早日凱旋!
9月10日便是中秋佳節,在這個本該闔家歡樂的日子,援藏抗疫醫療隊的專家們仍將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崗位上,為了高原上的患者能早日與家人團聚而做出不懈的努力。莊海舟說:“在拉薩市當地醫務人員的不懈努力下,還有全國各地的醫療隊支持,我們已經看到拉薩市抗疫勝利的曙光,相信距離拉薩市實現社會面清零總目標,已經為時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