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女性之光|她把病人“從鬼變成了人”,六十余載奮戰在麻風病防治研究第一線 (2022.03.03 科學工作者公眾號)
身為女性,她們打破性別定式,突破種種限制,書寫果敢人生,成為萬千女性的人生榜樣;
身為科技工作者,她們不斷突破自我,突破時代的禁錮,勇攀科技高峰,為祖國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婦女節來臨之際,我們致敬這些杰出的女科學家,讓“科學界的女性之光”繼續閃耀神州大地。
她是新中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見證者、親歷者和參與者;她始終心系人民健康福祉,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了衛生健康事業;她視病人如親人,精心醫治、破除歧視,很多重獲新生的病人稱她“媽媽”。
她就是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李桓英。近日,全國婦聯授予李桓英“2021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
或許,“李桓英”這三個字還不被大眾熟知,但她為中國人民所做的貢獻值得所有人銘記、感激。
01“我要把最好的年華奉獻給祖國”
1921年8月,李桓英出生于北京。童年,她曾跟隨父母在德國柏林一起生活,看到了西方醫學的迅猛發展。1945年,在戰爭中的大后方艱苦學醫6年的李桓英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1946年前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細菌學和公共衛生學碩士學位,畢業后留校任微生物學系助理研究員。
她的優秀得到了所有老師的一致認可,1950年,29歲李恒英就成為了世界衛生組織的第一批官員。任職七年間,她被派往亞洲、美洲等許多國家,為防治性病和雅司等疾病在貧窮落后地區的蔓延做出了艱苦努力,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好評。
然而,在富裕生活和祖國需要之間,她選擇了后者:“我是中國人,我在北京出生我不能忘本,我要把最好的年華奉獻給祖國。”
1958年,37歲的李桓英拒絕了世衛組織續簽5年的合同,瞞著已經移民到美國的父母和弟弟妹妹,孤身離開美國。幾經周折回國后,開始從事傳染病的防治工作。
02“李教授把我們從鬼變回了人”
維多利亞·希斯洛普在其作品——《島》中,描述了患上麻風病的可怖后果:手腳畸形、鼻塌眼瞎、面目猙獰。
歷史上對待麻風病人向來十分殘酷,不是用火燒死,就是活埋或淹死;最人道的處理,就是把他們趕到一個偏僻的地方——麻風寨,讓其自生自滅。
作者在《島》中說:“所有的苦難過去,會有一個天神一般的人物降臨在你的身邊”。對于曾經身處“麻風寨”的病人而言,李桓英就是“天神一般的人物”。
1978年,57歲的李桓英被調到北京友誼醫院熱帶醫學研究所,從此余生都開始了和麻風病的死磕。
為了解中國麻風病患者的現狀,李桓英多次前往滇桂黔等麻風病高發區,進入那些與世隔絕的麻風寨中,與麻風病人近距離接觸。
麻風寨一般都山高路險,地處偏僻,李桓英4次翻車,數度骨折,她笑稱:“按我坐車的概率,也該趕上了!”翻船兩次被撈上岸的她哈哈大笑:“我胖得像個皮球,哪里沉得下去?”
以前人們“談麻色變”,而對麻風病有深入了解的李桓英知道,這個病之所以令人們恐懼,大多還是因為它會導致殘疾,面部可怖,但其實傳染性并不強。
她用自己做試驗:病人家的水她仰頭就喝,飯捧起就吃;病人試探著同她握手,她拉著就長時間不松;遇見病人,她總是拍拍肩膀,摸摸鞋里有沒有沙粒……李桓英給予的尊重和平等,讓這類被排斥太久、被折磨太久的病人極為感動,有患者說:“麻風病把我們從人變成了鬼,是李教授把我們從鬼變回了人”。
在李桓英的努力下,為期兩年的“短程聯合療法”讓麻風寨的所有病人全部治愈,在此后的十幾年里,李桓英每年都要去麻風寨,給停藥的病人復查,結果是——無一復發。
△李桓英教授在麻風村實地考察(資料圖片)。北京友誼醫院供圖(新華社發)
一次,李桓英到寨里去,患者刀建新特意穿了一身西服迎接她。這個被麻風病折磨了半輩子的男人,看著李桓英,笑著笑著眼淚就掉了下來,他說:“我21年埋在土里面,(現在終于)重新做人了。”
1990年的潑水節,對于麻風寨的所有人都意義非凡。那一天,當地政府在村里舉行了麻風寨摘帽大會,它擁有了一個新的名字“曼南醒村”,意思是新生的村寨。
03“只有拼搏,才是生命的最好延長”
為實現一個“沒有麻風病的世界”,李桓英將短程聯合化療方法,擴大到云貴川麻風較高的七個地州,隨即在全國范圍內也取得了顯著療效,有萬余例麻風病患者被治愈。
經過10年監測,復發率僅為 0.03%,遠遠低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 1%的標準。這一巨大成功,很快引起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注意,經過10年的監測期考察論證后,于1994年向全世界推廣。
△李桓英榮獲“最美奮斗者”稱號。
北京友誼醫院韓衛坤 攝
98歲時,她依然奮斗在麻風病防治研究第一線,每周堅持去醫院上班。她曾說:“人的一生很短暫,只有拼搏,才是生命的最好延長,而再長的生命只為自己也將毫無意義。”
李桓英終生未婚,將余生都奉獻給了麻風病防治。今年已是101歲高齡,她想工作到“一個沒有麻風病的世界”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