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泡沫尿”、腰痛,哪些人需警惕腎病敲門?保護腎臟8點注意!(2022.03.10 工人日報)
3月10日是第十七個世界腎臟日,今年的主題是“人人關注腎臟健康——吾愛吾腎,知識強腎”。
慢性腎臟病是常見且對人類健康有嚴重危害的疾病。據統計,全球慢性腎臟病患病率為10.1%-13.3%,也就是說世界范圍內,每10個人中就有1人患病,患病率已超過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抑郁癥等疾病,預計到2040年將成為全球第五大死亡原因。
慢性腎臟病有哪些常見癥狀?哪些人屬于易患病人群?怎么才能及早發現腎臟病?如果疾病不慎發展到尿毒癥階段,有何治療方法?
出場專家:
●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腎病科副主任醫師郭穎博
“泡沫尿”一定是得了腎病嗎?
在門診有時患者會問:“醫生,我尿里泡沫比較多,我是得了腎病嗎?”張愛華主任表示,其實,有泡沫尿,不一定是得了腎病。
正常情況下,也可以出現非病理性的泡沫尿,排尿沖擊力、與空氣的碰撞、代謝廢物產生的表面張力,幾個因素綜合起來可以導致出現一些大小不等的泡沫,但這些泡沫一般可以很快消失,這種屬于生理性的泡沫尿,不用太擔心。
當患者患上慢性腎病出現蛋白尿時,由于尿里可以產生表面張力的物質增加,導致尿里泡沫增多,并且由于蛋白質的表面張力低,產生的泡沫多以小的為主,持續時間久。
此外,尿路的其他問題也會影響到尿液的成分,尿液的表面張力會導致泡沫的出現,比如膀胱炎、膀胱癌、糖尿病、男性性腺分泌物增加等,都有可能引發泡沫尿。
出現水腫或腰痛,就是腎臟出現了問題嗎?
張愛華主任介紹,身體產生水腫的原因比較多,有腎源性、心源性、肝源性、內分泌源性(甲減等)、營養不良等原因。此外,一些局部原因,比如局部靜脈回流障礙可能引發水腫,尤其是雙下肢水腫不對稱的時候,水腫出現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所以,大家出現水腫的時候要全面進行分析,一定要提供給醫生最全面的既往病史,以便醫生給出最正確的判斷。”
腰痛:慢性腎臟病患者在早期很少會出現腰疼,發展到中晚期,肌酐比較高、尿毒癥毒素增加、貧血等等因素可導致腰底部出現酸軟。但腎臟病,有一些特殊的種類會有顯著的腰疼表現,比如急性腎損傷、腎結核、泌尿系統結石等。
哪些人需要警惕腎病來敲門?
慢性腎臟病的易患病人群,主要包括下面幾類:
01
家族史:有家族史人群的腎病發生風險要高于一般人群。
02
扁桃體炎史:反復發生急性扁桃體炎,甚至演變成慢性扁桃體炎。
03
血壓控制不佳。
04
血糖控制不佳。
05
腎毒性藥物。
06
痛風。
07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肥胖就會影響腎臟健康。
張愛華主任強調,“不是沒癥狀就可以不控制,人體的代償能力巨大,等出現癥狀再治療就很被動了,因此早期治療非常重要。我們應該做到不僅是控制疾病的進展,而且要使各項指標達標。要做到定期對尿常規情況和腎功能情況進行監測。”
腎病來了該怎么辦?
慢性腎臟病的治療手段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需要免疫抑制劑治療的腎病,另一種是支持對癥治療的腎病。實際上,腎臟病治療起來比較持久,免疫抑制治療起效需要時間,相當大一部分疾病需要3個月、6個月甚至9個月才能看到療效,所以這段時間需要醫生和病人共同的堅持。
張愛華表示,“相當比例的腎病并不能完全緩解,尿檢并不能完全正常,但是只要努力治療,讓蛋白尿盡量少一點,腎臟負擔盡量小一點,就能夠延緩疾病的進展,擁有一個好的生活質量。”
尿毒癥是絕癥嗎?
“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里,尿毒癥等同于絕癥,但現在,尿毒癥有很多替代治療的手段。”張愛華舉例,“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腎移植,它至少能幫助恢復一部分的腎臟功能,能維持患者一個基本的生命活動。在日本,最長的透析齡可以達到55年。”
“不在意”與“太緊張”
患者老王,男,60歲,非常焦慮的來到腎病科門診,“大夫,我這剛退休,一檢查身體,查血怎么就血肌酐高了呢,都130umol/l多了,還有尿蛋白,這怎么辦,是不是馬上就尿毒癥了,我這幾天都吃不好、睡不好的......”。腎病科大夫往往會說:“您先別著急,您以前每年都體檢嗎,有蛋白尿嗎?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嗎?您近期有過感冒、拉肚子嗎?有過劇烈運動嗎?......”老王回答:“每年單位都體檢,我想想,有蛋白尿也有快十年了吧,但是我什么事兒都沒有啊,很好啊......”
郭穎博主任介紹,這樣的案例在每個腎臟科大夫那里都不少見,發現蛋白尿快十年了,可是沒有不舒服或者是沒有癥狀,就不聞不問,“不在意”了,像老王這樣的患者是發展的還算慢的類型,有一些類型可就沒這么幸運了,一發現就腎功能衰竭甚至終末期腎臟病了。
保護腎臟8點注意
腎臟常常被稱為“沉默的腎臟”、腎臟病則被形容為“無聲的殺手”。郭穎博主任強調,保護好腎臟,平時需要注意八點:
1 避免過度勞累
2 盡量避免感染(如感冒、腹瀉等)
3 盡量避免非甾體類抗炎藥(如止痛藥、感冒藥等)
4 避免突然的高強度的劇烈運動
5 飲食清淡
6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7 盡量保持舒暢的心情
8 有慢性病的患者一定要遵循專科大夫的意見控制好原發病,比如控制好血壓、血糖、血尿酸等
怎么才能及早發現腎臟病呢?
郭穎博主任表示,非常簡單,那就是查尿常規和尿ACR(尿白蛋白與尿肌酐的比值),另外再加上定期監測腎功能和腎臟B超,特別是患者高血壓、糖尿病、痛風、風濕免疫病等慢性病的患者,一定要從診斷這些疾病開始就每年監測上述相關檢查,一旦出現問題,千萬不要不在意,一定要重視它,一定要找專科大夫就診。
郭穎博認為《黃帝內經》中“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復”的治未病理念,可以成為保護腎臟、及早發現腎臟病、延緩腎臟病發展的座右銘。
工人日報客戶端《樂健康》第193期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工人日報記者 姬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