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友誼故事】跨越千里溫暖你 我院為早產寶寶點亮生命之光
近日,廣州的王先生帶著滿心歡喜和感激來到我院,順利將胎齡僅29+周的早產寶寶接回了溫暖的家。
2個多月前,孕29周的二胎孕媽張女士坐飛機從廣州來北京探親。沒想到孕期檢查一切正常的她一下飛機就出現了腹痛的癥狀。到達親屬住所,她的腹痛癥狀仍然沒有緩解,家人馬上將張女士送到了我院急診。產科急診值班醫生初步查體后發現她宮口接近全開,即將臨盆,便立即將她推到急診搶救室,同時聯系產房助產士和兒科值班醫生準備接生。
臨產時,醫生發現胎兒頭部仰伸嚴重,屬于極少見且風險很大的“面先露”。醫生和助產士嘗試將胎兒的頭部俯屈,但因為宮縮強烈,胎頭無法俯屈。好在由于胎兒屬早產,體重較小,醫生一邊指導產婦用力一邊指揮助產士接生,急診護士開放靜脈通路做后續準備。隨著胎兒娩出,兒科醫師立即給予新生兒復蘇,并用轉運車將寶寶轉運回新生兒病房進行后續治療。
入院后,根據體征及輔助檢查,新生兒屬極早產兒,體重僅1600克。入院不久就出現了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醫護人員緊急給予氣管插管及呼吸機輔助通氣。在住院期間,患兒先后經歷了敗血癥、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多種疾病,每一關對于如此小小的生命來說都是嚴峻的關卡。醫護人員共同努力,謹慎對待每次診療,經過全力配合,患兒各項指標趨于正常,順利康復。在治療的同時,主管醫生每天還會與家長進行病情溝通,不定期與家長深度交談,疏解他們的緊張情緒,讓他們增強信心。在孩子媽媽身體恢復后,病房及時提供人力、物力,為孩子和媽媽進行“袋鼠式護理”,減少孩子疾病風險、改善母嬰心理健康。
因為家住廣州,新生兒辦理戶口等后續工作繁多,需要爸爸媽媽返回廣州進行處理。家屬們與主管醫生約定了每天中午12點定時溝通孩子情況,從此以后孩子爸爸的來電也成了病房的報時器。為了讓家屬辦理戶口和手續更加方便,醫護人員還配合他們拍攝患兒面部照片、提供基本信息。有了戶口信息,孩子爸媽還能在千里之外及時從我院微信服務號中了解到患兒的各項檢查結果及用藥花費情況。雖然不能陪在孩子身邊,但也能對孩子的病情有更直觀、更詳細的了解。
經過兩個月的悉心治療和護理,寶寶從出生時的體重1600克,長到了2980克,基本符合胎齡,可以出院了。念及寶寶的家遠在廣州,避免家長帶孩子回當地再找機構進行聽力篩查,醫院新生兒聽力篩查的醫生利用休息時間加班為患兒在出院時完善了聽力篩查。看著懷中熟睡的寶寶,王先生的內心充滿了感激和敬意。他感謝我院的醫護人員用他們的雙手創造了生命的奇跡,用他們的愛心和耐心給予了寶寶無盡的關愛和溫暖。
未來,我院將繼續秉承以人為本的宗旨,用更加精湛的醫療技術和更加人性化的服務理念,為每一位患者帶來希望和溫暖,成為更多家庭的守護者,為更多生命點亮希望之光。
(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