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高溫天來襲 北京友誼醫院這樣服務中暑患者(2023.07.06 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隨著近期氣溫的升高,部分醫院也接診到不少有中暑癥狀的患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急診科主任助理、副主任醫師韓楨介紹,近期高溫天,急診科平均每天有三到五名患者與中暑相關,不過大部分患者癥狀較輕,比如有頭暈、脫水、電解質紊亂等癥狀,少部分人群癥狀較重。該院急診科做了充分應對準備,例如提前準備了降溫用的冰毯機、開通中暑綠色通道等。
韓楨表示,近期前來就診的中暑患者大多是在高溫環境中做高強度活動,比如前陣子有個病人在38攝氏度的天氣里參加了戶外跑步,結果出現熱射病。也有的是家里的老人、孩子,尤其是老人,他們在家里怕冷,選擇不開空調,也不開窗戶,而且在家里可能穿得比較多,也容易導致中暑。針對上述情況,韓楨提醒,出現中暑和熱射病主要有兩個先決條件,即高溫和高濕。應當盡量避免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從事高強度的作業或活動。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應當留意屋里的溫度,并注意通風。
在應對和救治中暑患者方面,友誼醫院也采取了不少措施。“根據天氣情況,我們預測到今年可能出現較多高溫天氣,急診科提前做了準備,例如配備了可以幫助患者做物理降溫的冰毯機,提醒分診臺的醫務人員提高警惕,重點關注可能出現熱射病的患者,一旦進院就要迅速采取降溫措施。針對部分特殊群體,我們還開通了中暑綠色通道,保證優先就診。”韓楨說。
中暑也好、熱射病也好,最關鍵的就是盡快將患者體溫降下來。如果發現有中暑先兆,要盡快將患者轉移到涼爽的環境中。韓楨提醒,市民如果出現頭暈、乏力、惡心、嘔吐、肌肉痙攣、意識障礙等癥狀,要及時就診,在聯系就醫、送醫過程中,周圍人應盡快對病人采取物理降溫,如使用冰袋、冰鎮飲料瓶放在頭部、腋下等位置降溫,或采用涼水擦身體并用扇子扇幫助散熱等方法,都可以起到降溫作用,但不建議使用普通的退燒藥。
對于戶外勞動者,韓楨提醒,在高溫情況下應盡量避免長時間在戶外暴露。同時,在大量出汗時要注意,不能只喝礦泉水,還要注意及時補充電解質。“中暑和熱射病重在預防,是可以避免的,廣大市民也不用過分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