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識
【友誼科普】發現肺結節怎么辦?
為了讓患者在看病的各個環節少走彎路,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率,解決疑難雜癥問題,方便患者就診,我院推出了“專病專家門診”。該門診以癥狀為主導,旨在通過精細化管理和專業化服務,優化患者就醫體驗,提升醫療服務質量與效率。今天就有請“肺結節專病專家門診”的出診專家,來為大家介紹關于肺結節的健康知識。
隨著胸部CT篩查的普及,肺結節發現逐年增加,呈年輕化的趨勢。特別是惡性肺結節,嚴重的影響了國人的生命健康,影響著人們的預期壽命。肺結節的病因復雜,有良惡性之分,影像學的檢查,對于肺結節的發現和定義、診斷有著重要的意義。肺部結節是什么?肺結節的類型又有哪些?哪些人是高危人群?哪些肺結節需要手術切除?請聽我院胸外科主任醫師崔永、放射科主任醫師徐巖進行講解。
肺部結節離我們有多遠?
肺結節是通過影像學診斷,現在臨床上關注更多的是大小在兩厘米以內的肺結節。過去大多使用胸部X線篩查,能檢出比較大、密度比較高的結節,或者是鈣化結節。現在,通過CT可以發現更小、密度更低的結節。臨床上,大多數人的胸部CT上或多或少都會有結節,肺結節檢出的陽性率是非常高的。但事實上,真正需要醫生去關注的,需要去隨訪的結節很少,真正需要馬上治療或需要做手術的結節,就更少了。
什么樣的肺結節需要密切隨診?
從胸外科角度講,主要是那些有可能是肺癌的,或者已經是早期肺癌的這一部分結節。這里面有一部分是磨玻璃結節,磨玻璃結節往往生長的速度很慢,即便是惡性,可能是幾個月甚至幾年以后才會有明顯的變化。再有一種是混合磨玻璃密度的結節,有磨玻璃成分和實性成分,其惡性概率相對高一些,生長的速度可能也相對快一些,尤其是實性成分比例比較高的,需要臨床醫生要密切關注。有一些實性結節,在CT上一看就是良性的,但是很多實性結節在CT上,甚至通過各種檢查,都很難排除惡性。這一類難以定性的結節是需要密切關注的,尤其是直徑比較大,如超過8毫米的實性結節,一般來講比較短的時間里要給出一個明確的診斷或隨訪觀察建議。
哪些人是高危人群,需要定期復查胸部CT?
隨著胸部CT和薄層CT圖像的廣泛應用,再加上肺結節人工智能,檢出的肺結節特別多,出現恐慌的人也特別多,尤其是一些年輕人還特別焦慮。國內外各大指南都在定義這個高危人群,今年8月份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方案(2024年版)》,肺癌高風險人群是指年齡≥50歲,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項者:
(1)吸煙包年數≥20包年,包括曾經吸煙≥20包年,但戒煙不足15年(注:吸煙包年數=每天吸煙的包數(每包20支)×吸煙年數);
(2)與吸煙人群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3)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有職業暴露史(石棉、氡、鈹、鉻、鎘、鎳、硅、煤煙和煤煙塵 等)至少1年;
(5)有一級親屬(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確診肺癌。國內外文獻研究發現,有些女性不吸煙,但是肺癌也高發。
CT發現肺結節,應該多久復查?
對于肺結節患者的分層、分級管理特別重要。如果肺結節患者每月都去復查胸部CT,畢竟造成輻射劑量的累積,對結節的定性診斷并沒有很大的幫助。國內指南對于5毫米以下的實性結節和8毫米以下純磨玻璃密度結節,建議每年隨訪復查一次;如果實性結節在5毫米以上、混合的磨玻璃密度結節的實性成分在5毫米以上、純磨玻璃密度結節在8毫米以上時,需要結合患者的年齡、臨床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綜合評估。如果是感染性的病變,可進行抗感染治療,然后三個月再復查,看看結節的變化,如果結節消失,且患者為高危人群可以每年復查一次就行了;如果結節有縮小,就六個月后復查,若結節消失以后再恢復到年度復查就行了。如果觀察過程中結節沒有變化,或者結節有增大,就需要胸外科、呼吸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學科的醫生共同會診,綜合評判,給出是否進行臨床干預的建議和制定治療方案。
肺結節長出來就是惡性的,還是逐漸由良性變成惡性的?
這個問題真是挺復雜的。大部分惡性結節就是由小結節逐漸長大的!2021年,WHO已經把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和原位癌稱為腺體前驅病變,他們不屬于肺癌,微浸潤性腺癌是一般傳統意義上的肺癌。不典型腺瘤樣增生結節一部分可以消失,一部分可以終身不進展,一部分進展為原位腺癌。原位癌幾乎就不能恢復到正常的狀態,由于個體差異,可能幾年、十年甚至二十年,進展到微浸潤癌。從胸外科的角度上講,微浸潤腺癌是做手術的最佳階段,這個階段很少有轉移的,也很少有做完手術以后有復發的。在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和原位腺癌階段沒有必要進行臨床干預,但有些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潤腺癌從影像上很難明確界定。
定期隨診觀察的必要性
現在很多人對于肺結節是過于焦慮,5毫米以下的結節,不建議他來到門診上找臨床醫生看。報告說4毫米的微小結節,明年再去復查一個胸部CT就可以了,同時,醫生跟您說的話往往是偏積極的,為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對于隨訪觀察的時間,醫生說一年復查沒問題,其實他心里想的可能兩年沒問題,所以醫生說三個月復查,患者就沒有必要一個月來復查。
什么樣的肺結節需要穿刺活檢?
對于一些進展期、中晚期的肺癌以及1厘米以上難以定性的實性結節,我們可能希望在術前拿到病理診斷,來指導術前用藥如化療、免疫治療甚至一部分輔助治療。還有一些結節位置不太好做手術,或者患者身體狀況比較差,直接做手術風險很大,我們希望在術前進一步明確診斷而選擇穿刺活檢。對于磨玻璃密度結節不建議做穿刺活檢,因為穿刺活檢不僅僅對診斷沒有太大的幫助,并且可能會出現一些風險,比如出血、空氣栓塞、胸膜肺休克等,這個比例可能占到2%、3%或更高的比例。
對于肺結節CT影像,胸外科醫生和放射科醫生的關注點有什么不同?
放射科醫生關注的問題更廣泛一些。引起肺結節的病因很多,除了肺癌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疾病,比如良性腫瘤(錯構瘤、腺瘤等)、感染性(結核球、隱球菌、放線菌、肺吸蟲病等)、非感染性(結節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血管性(肺動脈瘤、肺內血腫等)、肺隔離癥、肺內淋巴結等。胸外科醫生關注主要是肺癌,一部分結核球或者錯構瘤等一部分良性腫瘤。另外,胸外科醫生更關注的是下一步怎么辦。胸外科醫生經常和病人講的一句話,要確定結節的性質,最終要看病理報告結果。隨訪觀察很重要,僅拿一次的CT片子就確定是什么病,恐怕非常困難,但是過幾個月再復查,病毒性肺炎會消失,而不典型腺瘤樣增生不會發生變化,因此時間軸對于結節的定性診斷很重要。另外,對于肺結節來講,和過去我們傳統的肺癌診治是有區別的,對于傳統肺癌強調早診早治。實際上肺結節,尤其是磨玻璃成分為主的結節,一定要注意時間窗,從發現結節到臨床干預,這個窗口期是非常長,是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這跟我們傳統的肺癌的診治思路有很大的區別。
老年人怎么維持良好、穩定的肺功能?
有一些慢性病的預防,比如結核,過去是常見病,現在少了,但是還是有的。另外,生活習慣,這里面反復強調要戒煙,診斷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是不是長期吸煙的人”。另外,鍛煉身體,注意飲食,避免污染環境,霧霾的暴露、裝修的暴露,都是一些因素。實際上對于肺的保護,大家考慮主要還是吸入的這些氣體,包括一些粉塵、吸煙、污染。
上一篇: 【友誼科普】科學補鈣,強壯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