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識
【友誼科普】節后飲食調整,避免過度節食
“春節又吃胖了,我該怎么減肥?”“‘每逢佳節胖三斤’,過完年我就先不吃飯了”……春節假期剛剛結束,許多年輕人就準備開始減肥。針對這一問題,我院營養科副主任營養師畢研霞給出了專業的建議。
畢研霞表示,大家結束假期,回歸到日常工作生活中,要避免過度節食。過度節食時,由于攝入食物過少,尤其是脂肪類食物缺乏,膽囊收縮減少,膽汁排泄不順暢,容易造成膽汁淤積。長期膽汁淤積會使膽汁中的膽固醇等成分濃度升高,增加膽結石的形成風險。
此外,過度節食還會帶來一系列精神問題和機體功能紊亂。機體無法攝入足夠的營養,若長期攝入能量不足,就會導致情緒低落、抑郁、全身乏力、精神不振等精神問題。同時,過度節食還可能影響激素分泌,使自身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的風險。
為了科學地進行節后飲食調整,畢研霞建議,首先要避免大量攝入高脂肪高熱量食物,如甜飲料、各種高糖高脂零食等,從而科學控制每日的能量攝入。可以回顧一下春節期間到底吃了什么,從此前吃太多的食物類別逐漸往下減。比如春節期間油炸、油煎、鹽多味濃的食物吃得多,節后就重點多吃少油少鹽的菜肴,菜品的烹調方法主要采用清蒸、清燉、白灼、熗拌等,主食用無油無鹽的品種,紅薯、紫薯、南瓜、山藥、玉米等也可以成為日常主食的選擇。主食副食兩方面需要同時努力,把每日飲食中脂肪和鹽的攝入量減下來。
畢研霞還強調,春節期間什么東西吃少了,節后要補上。比如春節期間蔬菜、雜糧薯類等攝入較少,那節后飲食中就要讓它們成為每日飲食的重要內容,保證每日攝入蔬菜至少達到300-500克,吃主食時也要做到粗細結合。
節后飲食調整是一個科學而細致的過程,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通過避免過度節食,合理控制能量攝入,調整飲食結構和烹調方法,以及補充春節期間攝入不足的食物類別,我們可以更好地適應工作生活的節奏,保持健康的體魄和愉悅的心情。
(營養科 畢研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