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識
【友誼科普】守護光明視界——揭秘青光眼預防診治全攻略
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3月的第二個星期是世界青光眼周,2025年3月9日——15日是第十八個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主題是“AI協同護航,共防青光眼盲”。今天,北京友誼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汪曉磊、主治醫師顏繁誠聚焦大眾最關心的青光眼問題,從青光眼的定義、癥狀、診斷、治療與患者管理等方面出發,詳細講解青光眼健康知識。希望提高大眾對青光眼的認識,增強預防意識,保護視力健康。
基本介紹
青光眼是什么?為什么被稱為“沉默的光明殺手”?
青光眼是一組以視乳頭萎縮及凹陷、視野缺損及視力下降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壓增高是其主要危險因素。全球約10%的盲癥由它引起,我國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2.3%,致盲人數達567萬。
青光眼的“沉默”在于早期可能毫無癥狀,尤其是開角型青光眼,患者往往在視野嚴重受損時才察覺,此時視力已無法挽回。而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則可能突發劇烈眼痛、頭痛、惡心,需立即就醫。
青光眼致盲率較高主要是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青光眼早期無癥狀,不易發現;二是很多基層醫院缺乏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和視野計等關鍵設備,一些患者無法得到及時診治。
特別需要提到一點,并不是眼壓正常就一定不會得青光眼。正常眼壓范圍是10-21mmHg,但部分患者眼壓正常仍會發病(正常眼壓性青光眼),因此需結合視神經和視野檢查綜合判斷。
青光眼早期有什么容易被忽略的“蛛絲馬跡”?
除了視野缺損,一些關于青光眼的細微癥狀常被人們忽視:
1、頻繁換老花鏡:短期內視力波動可能是眼壓異常的信號;
2、夜間看燈光有彩虹圈:急性發作前可能出現光暈現象;
3、眼睛酸脹感:長時間用眼后輕微脹痛,休息后緩解(易被誤認為疲勞);
4、開車時判斷距離失誤:如變道困難、倒車易剮蹭,可能與周邊視野缺失有關。
哪些人容易得青光眼?如何自我篩查?
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包括以下幾類:
1、40歲以上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閉角型青光眼高發);
2、有青光眼家族史;
3、高度近視或遠視患者;
4、長期使用激素類藥物或眼外傷史的人群。
下面來介紹一個青光眼自我篩查小技巧,高危人群可以進行自我篩查:
指測眼壓:輕按閉合的眼瞼,若硬度如額頭(偏高)需警惕。
但提醒大家,最終確診青光眼需到醫院眼科,通過專業檢查確診,如眼底照相、視野計等。
年輕人也會得青光眼嗎?
答案是肯定的!青少年甚至嬰幼兒都可能患病。下面幾類青光眼兒童與青少年需要特別警惕:
1、先天性青光眼:嬰兒出現“黑眼珠變大”“畏光流淚”需立即排查;
2、青少年型開角青光眼:高度近視(600度以上)是重要危險因素;
3、繼發性青光眼:長期使用激素類滴眼液(如過敏性結膜炎患者濫用藥物)。
家長可以定期用玩具測試幼兒追物范圍,如果發現孩子頻繁揉眼、瞇眼應盡早就醫。
青光眼急性發作有哪些前兆?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發作時有三大主征:
1、眼壓驟升(常>50mmHg);
2、角膜水腫導致虹視現象;
3、伴隨惡心、嘔吐等全身癥狀。
如果發現上述癥狀,應該盡快就診當地眼科急診進行診治。
診斷及治療
青光眼能治愈嗎?治療手段有哪些?
青光眼無法徹底治愈,但可通過治療控制病情。方法包括:
1、藥物治療:如噻嗎心安滴眼液、醋氮酰胺口服藥,需嚴格遵醫囑,擅自加量可能引發心率過緩等副作用;
2、激光治療:疏通房水循環;
3、微創手術:當前的微創術式有以下幾種
(1)XEN凝膠支架植入:通過27G針頭植入膠原引流管,創口僅0.3mm;
(2)內路粘小管成形術:利用微導管擴張Schlemm管;
(3)超聲睫狀體成形術(UCP):通過超聲波減少房水生成。小梁切除術,切口小,濾過效果明確。
特別提醒,即使患者眼壓正常,也需定期隨訪調整“目標眼壓”,避免視神經繼續受損。
患者用藥常見誤區有哪些?
患者在用藥過程中常見有三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有的患者“眼壓正常就自行停藥”,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停藥可能導致病情反彈,是否停藥需醫生進行評估。
第二個誤區,有的患者急于求成,會“自行增加藥量”,過量使用噻嗎心安會引發心臟不適,這樣做反倒會得不償失。
第三個誤區,有的患者不使用醫院開的藥物,反而會依賴“偏方或保健品”。這種做法也是非常不提倡的。目前尚無證據表明保健品可替代藥物控制眼壓,患者不要自行使用。
正確的做法是患者要聽從醫囑,日常中可以記錄用藥時間、劑量,在看病時與醫生溝通,長期服藥者建議定期復查肝腎功能。
青光眼手術后會復發嗎?術后保養重點是什么?
青光眼手術并非一勞永逸,部分患者術后可能會有復發風險,一些患者術后數年可能需二次手術,這主要與個體瘢痕增生程度相關。
建議患者術后遵循以下三點,以達到更好的恢復效果:
1、預防感染:1個月內避免游泳、化眼妝;避免揉眼。
2、防止眼壓波動:保持大便通暢,因用力排便可能致眼壓驟升。
3、監測關鍵指標:術后需監測眼壓,連續監測3個月。
預后管理
青光眼患者該如何科學運動?
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可促進眼睛房水循環,對恢復有利。推薦青光眼患者進行慢跑、游泳、騎行等有氧運動。
青光眼患者不要進行倒立、舉鐵、潛水與如拳擊等激烈對抗性運動。其中,倒立可能導致顱內壓和眼壓升高,舉鐵會增加胸腔壓力導致眼壓飆升,潛水可能會由于水壓變化誘發視神經損傷,激烈對抗性運動會使眼外傷風險高,因此不推薦以上幾類運動。
特殊提示:患者如練習瑜伽,需避免長時間頭低于心臟的體式(如倒箭式)。術后6周內禁止彎腰提重物。
生活中哪些習慣要避免?
很多人有所不知,短時間內大量飲水也可能會誘發青光眼。如一次性喝500ml以上飲用水,可能會導致眼壓驟升,誘發患者急性發作。
除了短時間內大量飲水外,下面幾項也是誘發青光眼的高危行為清單,應該在生活中盡量避免:
1、關燈玩手機:可能導致瞳孔散大,增加房角關閉風險;
2、劇烈舉重、倒立:增加胸腔壓力,導致眼壓升高;
3、情緒激動或長期焦慮;
4、濫用硝酸甘油等擴張血管藥物。
建議患者少量多次飲水,保持適度運動(如散步、游泳),避免暗環境用眼。
家屬應該如何幫助青光眼患者?
建議患者家屬對患者做到以下4點:
1、情緒支持:焦慮和壓力可能升高眼壓,家屬需多陪伴、疏導;
2、用藥監督:提醒患者按時用藥,避免漏滴或重復使用;
3、環境調整:家中保持明亮光線,避免患者摸黑行動;
4、飲食管理:少喝濃茶、咖啡,多補充富含維生素的蔬果。
我們用三個關鍵詞總結下關于青光眼的核心健康知識:
早篩——40歲起每年查OCT;
精準——專業青光眼醫生指導下的個性化治療;
全程——從診斷到康復的終身管理。
青光眼管理是一場終身視力保衛戰,早一步發現,就能多一線光明。希望大家都能遠離青光眼,擁有寬闊的“視野”,擁有健康的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