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識
【友誼科普】哺乳期科學運動,做健康自信媽媽
產后運動可以加快哺乳期女性身體和生殖系統(tǒng)的恢復,對于預防血栓栓塞性疾病與糖尿病、控制產后體重、減少產后尿失禁的發(fā)生、減輕產后抑郁、提高身體免疫力等均有益處。哺乳期女性規(guī)律地進行有氧運動有助于其心血管健康,同時并不會影響泌乳功能、乳汁成分及嬰兒成長。特別提示,哺乳期女性體能恢復應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避免體力透支或空腹運動,確保每次鍛煉時長適中,以達到最佳效果。今天,有請我院婦產生殖中心醫(yī)生為大家分享產后運動的注意事項,幫助哺乳期女性了解如何科學運動,做健康自信媽媽。
哺乳期女性適合哪些運動?
有氧運動:散步、慢跑、瑜伽等,低強度有氧運動,可促進新陳代謝、緩解腰背疼痛,不影響乳汁分泌。
抗阻運動:輕量啞鈴、彈力帶訓練,增強核心肌群,可減緩腰椎骨礦物質密度流失。
柔韌性練習:瑜伽、普拉提,緩解肩頸酸痛并改善體態(tài)。
碎片化運動:針對時間緊張的哺乳期女性,可采用“見縫插針式運動”,如爬樓梯、短時快走,每日累計3—5分鐘高強度活動即可改善心血管健康。
運動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運動前哺乳或排空乳房,避免脹痛;穿戴支撐性強的運動內衣,減少乳房晃動;運動后及時補水,觀察乳汁量變化,必要時調整強度;運動后可通過低脂牛奶或堅果補充能量,避免高糖零食;避免在睡前2小時劇烈運動以免影響夜間入睡。
產后42天檢查時全面評估產婦盆底功能情況:經婦科檢查及盆底功能評估檢查后診斷為尿失禁、盆腔臟器脫垂、盆腔痛等,建議在產后42天至產后12周內開始進行相關康復治療??祻头椒ㄖ饕信璧准∮柧毞ǎ↘egel運動)、盆底肌筋膜疼痛手法治療、盆底肌肉電刺激、盆底生物反饋治療、陰道啞鈴法、磁刺激治療等;盆底肌訓練法(Kegel運動)為基礎訓練,可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鐘。康復原則根據評估結果,遵循整體康復理念,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并根據階段性康復效果及時調整。
凱格爾運動如何做?
凱格爾運動是最經典的盆底肌肉訓練方法,通過有意識地自主收縮以肛提肌為主的盆底肌肉群,達到鍛煉盆底肌肉的目的,使尿道括約肌及肛門括約肌功能得到改善。產后1天根據自身情況即可開始。
1、收縮盆底肌肉:以緩慢、平穩(wěn)且有力的方式收縮盆底肌,如同試圖憋尿的感覺,但要注意避免過度用力。收縮狀態(tài)應持續(xù)3—5秒,待逐漸適應后再延長至5—10秒。
2、快速收縮盆底?。嚎焖偈湛s1秒,放松1—2秒,連續(xù)5次為一組。
3、放松盆底肌:在完成收縮后,要緩慢、充分地放松盆底肌,讓肌肉恢復到初始的松弛狀態(tài),休息5—10秒。
4、重復練習:按照上述步驟,重復進行10—15次為一組,每天進行3—4組。隨著訓練的深入和盆底肌力量的增強,可逐漸增加收縮時間、組數(shù)和每組的重復次數(shù),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過度訓練導致肌肉損傷。
產后腹直肌分離,可以通過運動改善嗎?
通過腹部鍛煉治療腹直肌分離的效果尚有爭議。經皮低頻電刺激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腹直肌分離的主要方法。產后6個月內隨著時間的推移,腹直肌分離程度有逐漸自然恢復趨勢。束腹帶的使用可改善腹直肌分離造成的小腹“膨隆”外觀,但不會使分離的腹直肌得到恢復,因此僅可作為產后早期期待治療的輔助手段,且束腹帶不宜過緊,以免過度增大腹壓進而增加罹患盆底疾病的風險。
產后的運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耐心和科學的方法。產后運動不僅關乎身材的重塑,更關系到身體的健康和未來的生活質量。希望新手媽媽們都能科學進行產后運動,重拾健康與自信!
(婦產生殖中心 蔣沫怡)
上一篇: 【友誼科普】守護光明視界——揭秘青光眼預防診治全攻略
下一篇: 【友誼科普】“遺傳性血色病”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