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肩負崇高使命 共筑健康橋梁 第31批援幾內亞中國醫療隊啟程
3月5日晚,以我院為主組建的第31批援幾內亞中國醫療隊從首都國際機場啟程,前往幾內亞執行援外醫療任務。在未來的18個月中,他們將以醫術筑橋梁,用大愛連中非,為落實衛生健康伙伴行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貢獻力量。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二級巡視員鄭晉普,北京市疾控中心黨委書記宋衛萍,我院黨委書記謝向輝,黨委副書記、院長張澍田,黨委常委、副院長張忠濤,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隊員所在科室領導及隊員家屬到機場送行。
鄭晉普代表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向醫療隊員和家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他表示,援非醫療工作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隊員們舍小家為大家,體現了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家屬們默默付出,全力支持,為援非工作提供了堅強后盾。他表示,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將全力做好保障工作,期待大家圓滿完成任務,平安凱旋。
宋衛萍向隊員們表達了深切囑托。她強調,醫療隊在開展醫療任務的同時,要密切關注當地公共衛生問題,做好個人防護,保障自身安全。宋衛萍表示,北京市疾控中心擁有強大的公共衛生專業團隊,將為醫療隊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和保障。
謝向輝表示,醫療隊24名隊員代表中國出征,責任重大,要時刻牢記國家使命、北京使命、醫院使命和個人使命。他叮囑隊員們注意自身安全,展示中國醫務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面貌。
張澍田囑托隊員們與中幾醫院醫務人員互幫互助,傳遞中國人民的友誼與愛心,并強調要尊重當地文化習俗,嚴格按照要求開展工作,注意安全防護,北京友誼醫院永遠是醫療隊的堅強后盾。
精兵強將,組建高水平醫療團隊
第31批援幾內亞中國醫療隊由24名隊員組成,其中22名來自我院18個科室,涵蓋了普外中心、胸外科、神經外科、骨科中心、血管外科等外科領域,神經內科、心內科等內科專業,以及放射、超聲、檢驗、麻醉、重癥、手術室等平臺科室。另外2名隊員是由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和北京市疾控中心選派的衛生政策專家和公共衛生專家。
這支匯聚了精兵強將的醫療團隊,不僅擁有精湛的醫術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更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們將以滿腔熱情,積極做好中非友誼的橋梁和紐帶,為幾內亞的醫療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充分準備,確保援非任務順利進行
自2024年9月正式組建以來,醫療隊就積極投入到各項準備工作中。為了克服語言障礙,隊員們從26個法語字母起步,系統學習了基礎法語、生活法語、醫療法語課程,為在幾內亞的溝通與協作奠定基礎。此外,隊員們還學習了外交禮儀、西方文化等課程,以及常見熱帶地區傳染病和寄生蟲病防治和壓力自我管理等各項綜合能力培訓課程,全面提升自身素質。
在專業技能提升方面,醫療隊針對幾內亞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癥救治、創傷救治等問題,開展了系統培訓與深入學習,力求精準診斷、有效治療。同時,醫療隊還深入了解當地醫療資源與診療習慣,以便制定更貼合當地患者需求的治療方案。
多維發力,譜寫中非友誼新篇章
抵達幾內亞后,中國醫療隊將迅速適應新環境,全身心投入到援非醫療工作中。醫療隊計劃從多維度、多方面著手,全面提升當地的醫療衛生條件和水平。具體舉措包括:推動共建“聯合醫學中心”;落實開展“新時代神農嘗百草行動”,系統研究幾內亞當地特色物種名錄,并與當地機構及相關人員合作進行實地考察和樣品制備;積極推動AI技術在診斷中的應用,因地制宜推廣骨科手術機器人的使用;針對當地泌尿系結石高發的情況,完善相關治療硬件設施,提升診療水平等。
第31批援幾內亞中國醫療隊隊長王賓表示,醫療隊將全力以赴完成四項使命。一是國家使命。落實習近平主席在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的主旨講話精神,推動實施衛生健康伙伴行動。二是北京使命。加強公共衛生領域的合作和交流,積極推動幾內亞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三是醫院使命。秉持友誼醫院“仁愛博精”的院訓精神,為當地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分享經驗、傳授技術,培養當地醫療衛生人才。四是個人使命。踐行“不畏艱苦、甘于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援外醫療隊精神,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幾內亞人民健康保駕護航。
1968年,我院首次派出醫護人員參加北京市組建的第一批援幾內亞中國醫療隊,此后多次派出醫護人員或者整建制派出醫療隊執行援外醫療任務。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第24批援幾內亞中國醫療隊不懼埃博拉疫情肆虐,逆行出征,在當地開展診療、培訓等工作,圓滿完成了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2023年10月,我院副院長、第24批援幾內亞中國醫療隊王振常作為中國援外醫療隊群體代表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健康使命,友誼必達。第31批援幾內亞中國醫療隊不僅將為幾內亞的醫療事業注入新的活力,更將為中非醫療衛生領域的深度合作搭建起堅實的橋梁。在未來的日子里,醫療隊將攜手幾內亞人民,共同書寫中非友誼與合作的新篇章,讓中非友誼的紐帶更加牢固,讓中非合作的果實更加豐碩。
第三十一批援幾內亞中國醫療隊隊員名單
(宣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