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我院成功開展電子線放療新技術 精準祛除瘢痕疙瘩
瘢痕(尤其是瘢痕疙瘩)作為臨床常見疾病,尤其好發于年輕女性,其生長部位常影響患者容貌及生活質量。傳統手術切除雖直接,但存在創傷大、復發率高的問題。近年來,術后電子線放療被國際公認為有效輔助手段,其通過高能電子束精準照射,可抑制成纖維細胞異常增殖,顯著降低瘢痕增生風險,兼顧治療效果與美容需求。
我院放療科劉寧波主任團隊與整形外科王友彬主任團隊,針對難治性瘢痕患者開展聯合攻關,取得顯著成效。針對大范圍不規則難治性疤痕,放療科王長勝醫師、高攀物理師及賈甲旭技師應用多檔高能電子線(6-12 MeV),通過精準評估疤痕走向,疤痕深度及與正常組織的關系,為患者個性化設計照射方案;術中,采用高貼合度組織補償器緊密貼合皮膚,配合遮擋物優化接野位置,既確保輻射劑量精準覆蓋靶區,又最大限度保護深層組織。
對于大范圍疤痕患者,由于手術切口不規則,部分切口甚至覆蓋頸、胸乃至腹部,且橫跨身體多個部位,傳統方法的電子線照射容易產生劑量不均勻的問題,產生熱點或冷點。為此,放療科團隊術前制定了詳細的疤痕預照射方案,計劃了預照射體位,并與王友彬主任團隊共同討論了手術方案與術后治療方案,提前按照手術方案規劃接野處的劑量,使照射劑量均勻,消除了冷點和熱點。
在照射過程中,團隊還采用了高貼合度組織補償器,針對大面積疤痕更貼近皮膚,減少了系統誤差。這一創新克服了傳統放療組織補償器皮膚貼合不緊、美容效果差、鄰近皮膚受損傷的難題。放療物理師全程參與了機器調試,并對不同限光器、不同射野、不同深度的放療劑量進行了精準計算和測量,實現了疤痕照射的精準化和微創化。此外,團隊還建立涵蓋術前評估、計劃設計、照射實施、術后隨訪的標準化流程,確保治療全程規范化。
實際病例也驗證了這項治療技術的有效性。30歲的張女士因左肩背部瘢痕在醫院整形外科接受手術切除,術后于3月6日接受首次放療,一周后完成二次照射,瘢痕控制效果理想。另一名26歲劉先生,因右側肩背部瘢痕于醫院整形外科就診,王友彬主任為其進行了“右肩瘢痕疙瘩切除、皮下瘢痕痙攣縮松解、皮瓣轉移修復術”。因為瘢痕較長,放療團隊設計4種體位照射方案,全面覆蓋長達數十厘米的手術切口,避免遺漏。
值得一提的是,放射治療雖傳統上用于惡性腫瘤的治療,但其在良性病變中的應用卻鮮為人知。例如,在重癥新冠肺炎患者中,低劑量放療(0.5-1.5 Gy)可下調肺組織中促炎因子的釋放,有助于重建免疫平衡、緩解重癥患者癥狀。此外,在化膿性汗腺炎、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良性疾病中,放療也展現出了不同程度的治療效果。
未來,我院放療科將繼續深化低劑量放療在良性疾病及腫瘤免疫治療中的應用,以更好地服務于臨床工作,造福更多患者。
(宣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