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熱帶病臨床與現場工作在延續--再赴河南開展寄生蟲病現場流行病學調查
秋風蕭瑟,草木搖落。冒著潸潸秋雨和踏著泥濘的道路,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鄒洋副主任醫師和王磊醫師在河南省及周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的大力支持下于2016年9月26日至29日趕赴位于周口市太康縣馬頭鎮前壩王村及商水縣東城區康莊二組的肝毛細線蟲病患兒家中進行了現場流行病學調查,進一步明確了患者感染本病的傳染源及傳播途徑。
發病的兩名患兒年齡均為3歲,因發熱、嗜酸性粒細胞增高及肝臟多發占位于今年在我院熱研病房入院檢查,最終診斷為肝毛細線蟲病,而在此之前兩名患者曾輾轉周口、鄭州等多家醫院,花費數萬至十余萬元未曾明確診斷。2名患兒經過在我院治療,臨床癥狀逐漸好轉,肝臟占位逐漸縮小,為進一步明確感染本病的傳染源及傳播途徑,熱研所寄生蟲室相關醫師聯合河南省疾控中心寄生蟲病研究所的專家前往患者家庭及周邊環境進行現場調查并進行健康宣教。
肝毛細線蟲病是由肝毛細線蟲成蟲寄生于肝,產卵于肝實質中引起的人體疾病。人是由于食入感染期卵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引起感染,家鼠是主要的傳播媒介。患者可表現有發熱、肝脾腫大、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多,感染嚴重者可表現為嗜睡、脫水以至死亡。在實地調查中發現,患兒家庭衛生程度均較差,家中鼠患嚴重,使得感染本病成為可能。本病臨床報道較少,迄今全世界確診為肝毛細線蟲病的患者共25例。存在較高的誤診率,3年以來熱研病房收治9名本病患者均被誤診為血液腫瘤、肝臟腫瘤及其他寄生蟲病等。此次現場調查還為當地疾病預防控制部門發放肝毛細線蟲病防治資料,提高當地醫務人員的認知水平,減少誤診誤治,取得較好效果。 (熱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