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識
【友誼科普】“喝了有水垢的水”就會得腎結石嗎?
有些人認為“喝了有水垢的水”就會得腎結石,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
水垢俗稱“水銹、水堿”,是指硬水煮沸后所含礦質附著在鍋、壺等容器內逐漸形成的白色塊狀或粉末狀的物質,主要成分有碳酸鈣、碳酸鎂、硫酸鈣、硫酸鎂、氯化鈣、氯化鎂等。
水垢在進入胃內以后會受到胃酸的分解,部分離子成份在胃腸道內被吸收,可能導致血液內和尿液內離子的變化,但結石形成的因素較為復雜,尿液中鈣離子是結石形成的促進因子,而尿液鎂離子是結石形成的抑制因子,所以很難說水垢對于結石的形成能夠起到多大作用。
腎結石是怎么得的?結石的病因是什么?
腎結石是泌尿系統的常見疾病之一,在過去的三十年間,全球的結石發病率均明顯增加,包括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中國大陸地區結石發病率也從1991-2000年的5.95%增加至2011-2016年的10.63%。
腎結石的形成與年齡、性別、飲食、飲水、機體解剖異常和內科疾病等多種因素相關。但總的來說,結石形成受到環境、基因,以及環境和基因的相互作用的影響。環境包括氣候、地域、水質、飲食以及藥物等;基因同樣可影響結石的形成,50%的腎結石病與基因相關,多數的結石患者是受到多基因作用,16.7-29.4%的兒童結石和2%的成人結石是單基因病。基因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可導致體內離子代謝和酶的功能異常,從而導致尿液內促進結石形成的因子(鈣、草酸、磷酸、尿酸和胱氨酸等)和抑制結石形成的因子(鎂、枸櫞酸等)的平衡被打破,結石晶體析出形成腎臟結石。
腎結石的臨床癥狀和治療方法有哪些?
腎結石的臨床癥狀與結石的大小、位置以及是否出現積水、感染等并發癥相關。腎臟結石可無明顯的臨床癥狀,部分可出現血尿、感染,如果結石造成腎臟積水或感染時可出現腰痛發熱等癥狀。
如果腎臟結石,尤其是小結石掉入輸尿管中通常可引起腎絞痛等癥狀,患者可出現放射性腎絞痛、同時伴有惡心、嘔吐、血尿等癥狀,如果結石造成梗阻合并感染,患者可出現發熱,嚴重者可出現膿毒血癥休克,危及生命。
少數輸尿管結石的患者也可無癥狀或臨床癥狀不典型,僅表現腹脹、腹部不適等癥狀,體檢或無意中發現腎臟嚴重積水才就診,此時腎臟功能已嚴重受損。
極少數患者除疼痛等癥狀外還可表現為雙側急性輸尿管梗阻,尿閉無尿,急性腎功能不全或衰竭來就診。一旦發現結石應早期就醫,藥物排石、體外碎石、各種微創治療也已被廣泛用于臨床,包括輸尿管軟鏡,經皮腎鏡(包括標準通道、小通道和超微通道等),腹腔鏡等技術。
腎結石如何預防?
腎結石的病因較為復雜,其預防目前仍無根本的方法,最好能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在生活習慣、飲食等方面加以注意。
●定期體檢是早期發現腎結石的最好方法,超聲無創,且敏感性高,年輕人應重視體檢,尤其家人有結石病史者,更應定期體檢,不能等到有臨床癥狀以后才就診,這時候往往比較痛苦,處理起來也相對麻煩。
●由于結石相關基因所造成的內部因素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通過飲食調節等方式改變引發結石的外部因素。多飲水是預防結石形成的最好方法,大量飲水可稀釋尿液中促進結石形成因子的濃度,降低結石形成率,尤其有結石病史的患者,建議每日2500-3000ml的飲水量。
●飲食方面應注意不要偏食,因為80%以上的結石都是草酸鈣結石,因此不應偏食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苦瓜、莧菜、濃紅茶、咖啡、巧克力、草莓等,各類堅果的草酸含量也較高。成人中約10%的結石為尿酸結石,因此不要大吃大喝,超量營養,高蛋白、高糖和高鈉飲食,都會增加結石形成的風險。
腎結石成因復雜,不是簡簡單單“喝了有水垢的水”就會得腎結石,了解結石形成的危險因素,從生活習慣入手,注意飲食和生活調節,定期體檢,做好預防。(李鈞 王文營)
上一篇: 【友誼科普】寒冬里,你的膝蓋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