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識
【友誼科普】治療腰椎退行性病變的新選擇:棘突間融合撐開固定術
82歲的李大爺在前段時間兩條腿都出現了持續性刺痛和麻木無力的癥狀,借助助行器最遠也只能走10米就無法堅持了。來到我院骨科進行影像檢查后,醫生診斷他為腰椎管狹窄癥。由于李大爺的癥狀較重,嚴重影響了他的日常生活質量,所以進行手術對他來說是最好的治療方法,但因為他年齡較大,又有過冠脈搭橋手術史,常規的釘棒手術對他來說風險大,也難以耐受。結合這一情況,我院唐海專家團隊為李大爺制定了一套微創手術的治療方案,成功解決了他的疾病困擾。
腰椎管狹窄癥和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滑脫癥等同屬于腰椎退行性病變,是常見的骨科疾病。腰椎退行性病變的癥狀包括長期腰背部疼痛、伴或不伴有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行走困難等。該疾病發生年齡分布于各個年齡層,常常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久坐等不良習慣造成腰椎退行性病變的發生率越來越高,這一疾病也逐漸呈現出了年輕化的趨勢。
目前,治療腰椎退性病變的方案包括保守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對于癥狀較輕患者,對癥用藥以及中醫理療等保守治療方式有良好的臨床效果。但是對于癥狀較重的患者,尤其是經過嚴格的保守治療還是效果不佳的患者,手術治療便成為唯一的選擇。以往經典的手術方法主要是后入路腰椎減壓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釘內固定。雖然傳統手術的治療效果最為徹底,但是由于手術需要廣泛剝離軟組織,切除大量骨性結構甚至椎間盤,創傷大、手術時間長、術后恢復較慢都成為了傳統手術的弊端。同時,傳統手術治療費用較高,也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巨大負擔。
近年來,隨著骨科學技術的發展,棘突間融合撐開固定技術(ISDFF)逐漸發展起來。棘突間融合撐開固定技術是一種相對較為微創的手術方式。與傳統手術相比,該技術具有手術創面小、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手術效果好的明顯優勢,甚至在不切除椎間盤的情況下,該技術也能夠通過棘突間的持續牽引作用增加椎間盤后緣椎體間的高度,減輕手術部位椎間盤的壓力,為病變椎間盤的修復提供空間[1-4]。同時,由于棘突間融合撐開固定技術的微創優勢,患者在住院期間的總醫療費用也會明顯少于以往的傳統手術。患者李大爺就是接受了腰椎后路減壓、棘突間融合撐開固定術。手術完成后,李大爺的癥狀得到了迅速緩解,術后2天就可以在佩戴腰圍的情況下自行下地活動。如今,近一個月過去了,李大爺恢復良好,他及家屬都對手術的效果非常滿意。
目前,我院骨科已完成棘突間融合撐開固定術500多例,手術數量名列全國前位。經長時間的術后觀察、患者隨訪,該項技術的優良率可以達到99%以上,具有與傳統手術相近的治療效果。這一新技術的創立與發展不僅為腰椎退行性病變的階梯化治療提供了新的選擇,也為更多腰椎退行性病變患者帶來福音。(骨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