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識
【友誼科普】昆蟲叮咬,應對有方
氣溫逐漸上升,人們戶外活動逐漸增多,因此被昆蟲咬傷的幾率也隨之增加。不同昆蟲對人體損害的嚴重程度及臨床表現的差異很大。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主任醫師鄒洋表示,臨床上最常見的昆蟲叮咬有蚊咬傷、蜱咬傷和蜂蟄傷。
一般被叮咬處是紅腫狀態,會感到又痛又癢,這時要避免過分抓撓,否則容易發生感染。同時抓撓還會刺激皮膚里的組織液、淋巴液滲出,不僅導致局部紅腫,還會造成越抓越癢。尤其是過敏性皮膚,還可能越撓越嚴重,形成大片紅腫。被蚊子叮咬后瘙癢,可以使用鹽水、冰敷或在局部皮膚上涂抹清涼油的方法,能緩解瘙癢的程度。但如果患者發生高燒不退或出現大面積皮疹, 12~24小時后癥狀沒有緩解,患者就要加以警惕,及時就醫。能引起嚴重癥狀的蚊子以伊蚊、庫蚊和按蚊為主,可傳播登革熱、絲蟲病、流行性乙型腦炎及瘧疾。建議外出游玩盡量少在水或草叢旁邊玩耍,尤其傍晚時分;體味重、出汗多、衣著鮮艷者更容易被叮咬,另外口服復合維生素B對改變體味也有一定效果。
蜱蟲是一種橢圓形、棕褐色小蟲,它不吸血時有米粒大小,吸飽血液后,有指甲蓋大。一般吸完血后蜱蟲會自己掉下來,或稍微彈一下就能下去,因此不建議使用煙頭燙、用手碾的方法去除蜱蟲,蜱蟲掉落后可以通過肥皂水對患處進行清洗。若蜱蟲無法去除,只要在24小時內到醫院完整取出蜱蟲,那么對人體的損害較小,但若用蠻力去除導致殘肢留存體內,則會造成局部的紅腫熱痛甚至潰爛。被蜱叮咬后如果發生感染,患者被叮咬部位會出現游走性紅斑,伴有灼熱感和瘙癢;另外還可出現如發熱、乏力、頭痛、肌肉、關節疼痛等流感樣癥狀;甚至可能導致腦膜炎、腦炎、顱神經炎等神經系統損害。鄒洋提醒,在野外類似叢林的地方要穿“五緊(兩袖口、兩褲腿、領口)”衣服;回到家中,一定要把衣服抖干凈并且洗澡。由于在被蜱蟲叮咬時,被咬的人沒有任何感覺,因此洗澡時要檢查腋下、乳房下、腹股溝、毛發等潮濕隱蔽的部位是否有蜱蟲。
被蜂蟄傷,傷口會感覺疼痛、灼熱,以及局部紅腫,但一般會在1~2天消失。但若毒性重,患者會迅速出現全身中毒癥狀,如發熱、嘔吐、腹痛、腹瀉甚至休克,患者最后可因心臟、呼吸麻痹而死亡。另外,部分對蜂毒過敏者在蟄傷后會立即出現蕁麻疹、喉頭水腫、哮喘甚至支氣管痙攣,重者會因過敏性休克、窒息而死亡。當發現被蜜蜂蜇傷后,要用消過毒的針或是質地較硬的卡片順向刮出毒刺;之后用肥皂水或10%氨水等弱堿性溶液清洗傷口。但如果局部紅腫超過24小時以上,且用清洗傷口后未緩解,則要及時就醫。到野外游玩,最好不要使用香味濃郁的化妝品;盡量穿灰色、棕色或白色衣服;甜食和含糖飲料等要密封好;遠離蜂巢。(熱帶病 鄒 洋)
上一篇: 【友誼科普】防曬霜沒涂對,等于白涂!
下一篇: 【友誼科普】旅行回來發熱,要謹防這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