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識
【友誼科普】鞏固消除瘧疾成果 防止瘧疾輸入再傳播
為了推動全球瘧疾防治,每年的4月25日被定為“世界瘧疾日”。我國結合實際情況,決定將每年4月26日定為“全國瘧疾日”。2020年世衛組織發起了“零瘧疾從我做起”的行動,基于一年的全球共同努力,2021年“世界瘧疾日”提出了“實現零瘧疾目標”。與此同時,我國“全國瘧疾日”的宣傳主題也聚焦于鞏固消除瘧疾成果,強調達到消除瘧疾標準后,繼續努力,推動落實防止瘧疾輸入再傳播策略措施,持續保持消除瘧疾狀態。
我國高度重視瘧疾防控工作,積極推動落實疾病防控政策,取得顯著成效,2017年以來,我國已連續4年無本地原發瘧疾病例報告,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國家消除瘧疾標準,并正在向世界衛生組織申請國家消除瘧疾認證。
瘧疾是一種急性發熱性疾病,是瘧原蟲經按蚊叮咬傳播而寄生在人體,引起以周期性發冷、發熱、出汗等癥狀和脾大、貧血等體征為特點的蟲媒寄生蟲病。
按照寄生瘧原蟲蟲種不同,瘧疾主要分為間日瘧、惡性瘧、三日瘧、卵形瘧及諾氏瘧5種,其中最危險的是惡性瘧。當人被攜帶有瘧原蟲的按蚊叮咬后,瘧原蟲進入體內后并非馬上發病,而是有一定的潛伏期。不同蟲種感染后的潛伏期有所不同,但總體來講大多數患者的潛伏期在7~25日。傳播瘧疾的按蚊在國內主要是中華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而岡比亞按蚊是非洲傳播瘧疾的主要媒介,所以預防瘧疾最好的辦法是防蚊滅蚊。
瘧疾患者從發病至診斷治療時間,超過5天者,合并多臟器受損情況明顯增加,救治難度顯著增加,死亡率上升,就有可能轉變為重癥瘧疾。重癥瘧疾可出現因腦、肝、腎、心、肺、胃、腸等受損引起的各種綜合征,病情嚴重者會出現譫妄、昏迷和休克等癥狀。如診斷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可危及生命。由于非洲和東南亞是瘧疾高度流行區,大家在前往這些國家前,應了解目的地的瘧疾流行狀況,做好個人防護準備。如回國后出現相應不適癥狀時,一定要及早診治,并在就醫時告知醫生,以免誤診誤治。
我院作為北方地區唯一一所依托綜合醫院特色的熱帶病診療中心,承擔了北京市及歸國人員的瘧疾救治工作,并在近5年,為外交部、三峽公司、中水電、中土、中石油等援非外派人員進行瘧疾相關培訓。我院重癥醫學科主任段美麗,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主任醫師鄒洋、馮曼玲均是國家重癥瘧疾救治專家組專家,先后參與了多部國家瘧疾治療方案、診斷標準的制定和審核。2019年,鄒洋還應國家衛健委邀請,參與了山西省、江蘇省和湖北省消除瘧疾終審評估,并在2020年選派成為“中國消除瘧疾后時期戰略路線圖”項目行動組專家。(熱研所)